年过半百的杜甫没钱吃饭,写下一首“借钱”诗,没想到传诵至今

2020-10-03 20:56:56 作者: 年过半百的杜

每个时代都会孕育出特色鲜明的文化,而不同时代的文人也大不相同。在唐朝,文人的地位很高,这和当时崇尚文艺的社会氛围有关。在唐朝,文人备受尊重,而且社会相对开放,很多女性也能参与到文学活动中来,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不敢想象的,当时女子选择对象,即使穷一点都没什么,关键要有才华。而那个时代也出现了很多诗人,这些诗人的诗歌传承千年,至今依然在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朝的诗人有很多,初唐、盛唐、晚唐各个时期都有诗人。我们比较熟知的诗人有李白和杜甫,这也是唐朝两位重量级的诗人,如今两人还有很多首诗歌依然广为传颂。和李白相比,杜甫的一生是很悲凉的,时局不同,文人的命运也会不同。杜甫七岁便会咏诗,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担任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爷爷也是一名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也算是官宦之后了。

杜甫早年的生活条件是很优越的,是一位官二代,根本不愁吃穿,而且经常父亲出入于各种场合,所以和一般人相比,无论是官场还是世俗,杜甫很早就接触了,这也为他写诗提供了很多的素材。杜甫二十岁的时候,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毕竟待在京城的时间长了,有点厌倦了,于是二十岁的杜甫开始游历山水,寻找不一样的人生价值。

后来也回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并没有考中,无论是父亲还是爷爷都希望他能够在京城做官,最后得知没考中科举的消息,杜甫丝毫不介意,继续游山玩水。从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杜甫都是在游山玩水中度过的,他的行程很远,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小住一段时间,而多年的游历让他深知百姓的辛苦,这也为他的写作积累了很多活生生的素材。

杜甫要是没有这么多年在外游历的经历是写不出这么多令人称颂的文章的,后来杜甫三十岁的时候依旧是无业游民,杜甫三十岁回到洛阳娶妻,也许结过婚的杜甫有了家庭的责任感,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科举,可是这一年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杜甫依旧没有考中。直到四十岁杜甫依旧没有一份正经的工作,不过好歹家境还算殷实,结过婚的杜甫也不用为吃穿发愁。

后来杜甫感觉科举无望就决定多结交京城的名流,最终有面见皇帝的机会,那年皇帝在祭祀的时候,杜甫托人呈给皇帝的三首诗,这三首诗是自己写给皇帝的,为的就歌颂皇帝的丰功伟绩,皇帝看了之后,觉得杜甫的写的很不错,于是就封了一个官给他。和李白不同,杜甫的生活条件要优越的多。

不过他的晚年是很凄凉的,住着茅草屋,身体又有很多疾病,算是在风雨飘摇中度过的。杜甫除了晚年生活比较窘迫之外,之前的生活可以说是养尊处优,要不是家庭条件优越也没有钱出去游历十年,十年没有工作,自然需要父母的支持。在杜甫的很多诗歌中都感觉他很寒酸,早年诗歌中描写了很多贫苦人家的生活,也许我们潜意识里面把杜甫也添加上了贫穷寒酸的形象。

年过半百的杜甫,经历了人世间的冷暖,此时家庭的责任也落在了他一人的身上,毕竟做官的父亲早已去世,生活还得靠自己。此时社会动荡,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的杜甫,晚年十分的凄凉,没钱了只好问朋友借,甚至还为此写了一首诗,在诗中他这样写到: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意思是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天气比以前寒冷,一时间饥寒交迫,请问彭州牧,能不能救救急?当然诗中并没有直接说借钱的事,但是意思就是想问朋友借点钱渡过难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