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元:虽宽和大度、诙谐可亲,却儒而不立,忠而无谋

2020-10-05 11:16:45 作者: 华元:虽宽和

两段铺叙,不足百字,却是华元形象最突出生动之展现。前有狂狡、羊斟映衬;后以对话、歌谣刻画,华元宽和大度、诙谐可亲的形象至此鲜明确立。

儒而不立,忠而无谋

在大棘之战中,我们见到了宽和大度、诙谐可亲的华元。不过这种性格若是表现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却成为战败丧师的致命关键。

大棘战败,被俘虏的华元在宋国派人赎回之际即自行逃归,《左传》对此事并未予以评价,只记录了“华元逃归”四字,所以我们无法推知当时的情况。事实上,深陷敌营、凶险难料、私自逃脱,这些虽然不是光荣之举,但不失为权宜之计。正因如此,《左传》并未批评,只是华元身为一国执政者,此举难免有失国体,予人行事欠考虑的印象,让部属对主将的威势和信誉产生质疑。

我们再看大棘之战的现场:宋国阵营先有以自卫武器搭救敌人的狂狡,后有擅自驾车冲入敌营的羊斟。而大棘之战有明叙,亦有暗写,暗写的部分正是华元欠缺治军的能力。狂狡的举动,暴露华元的军队严重缺乏教育和训练;羊斟的行为则显示华元带兵处事的轻忽粗疏。

《东周列国·春秋篇》华元剧照

华元治军不严、宋军军纪松弛,《左传》对此不著一字,却用“君子曰”断狂狡之罪、建城者歌华元之过,可见,全文主旨在弦外。换言之,表彰宽和诙谐的华元是《左传》叙述的主轴,至于华元的才疏性粗则是副线。这主轴副线一明一暗、相互映衬,除了清楚地呈现出大棘之战的过程和宋军失败的原因,其间人物个性鲜明,主将华元形象尤其突出、有血有肉。

事实上,早在文公十六年,华元甫登场之际,《左传》即对其特质作了暗示。文中明确地交代了华元初任右师的时间,也暗暗说明了其执政时期宋国国内的政治环境。

众所周知,宋国是殷商后裔,在王位继承方面承袭“兄终弟及”制度,造成公族争权夺利,国内纷争不断。宋成公卒后,宋昭公即位,此时宋国六卿当中,桓族占其三,戴族占其二,宋昭公便计划削减公族的势力,不过最后反遭穆、襄二族攻击而落败,之后与宋昭公不睦的襄夫人又借着戴族势力,剪除了孔叔、公孙钟离、公子卬等宋昭公党羽,更趁宋昭公至孟诸田猎时加以杀害。如此“君不君、臣不臣”的混乱政局,难怪公孙寿要辞掉官职来保全家族性命。

《东周列国·春秋篇》华元剧照

内乱常常是外患的起源。宋昭公被弑次年,晋国派荀林父兴师问罪,宋国以贿赂的方式,与晋国结盟于扈,此举虽然将晋师请了回去,但却埋下了楚国将来征伐的祸端。

在此内外交迫的艰险时局,华元身为右师,位同执政。《左传》于此间仅记录其官职,似乎正暗示着华元对内袖手旁观宋昭公被弑,对外冷眼看待贿赂晋国消灾的事实。华元初执掌国政即面临宋国剧烈的混乱,若非雄才大略之人,自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左传》对此并未予以谴责。

然而,针对“厚葬宋文公”一事,《左传》则给予华元以严厉的批评。“文公卒,始厚葬”,华元逾越礼制厚葬了宋文公。我们都知道,宋文公得到襄夫人的帮助,篡弑而自立,即位后又杀了同胞兄弟须、及昭公之子以绝后患。华元身为右师,不曾诤谏;宋文公死后又破例厚葬,使宋文公承受僭越的罪名。因此,《左传》评价其“君生则纵其惑,死又益其侈”,确实是相当公正的。

综上所述,华元对内面对公族的蛮横、部属的疏忽,未曾积极处理,导致朝纲不振;厚葬文公,更是破坏礼制的不智之举,充分显示华元行事疏漏的缺点。成公十五年华元因桓族之乱出奔,此时他被后世评价为“儒而不立,忠而无谋”,事实上,这个评语用在华元执政之初或许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