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第八雄中山国的曲折历史与覆亡教训

2020-10-05 13:38:46 作者: 战国第八雄中

二是秦国变法最彻底,坚持以法治国,极尽一切鼓励农战,夯实了农业基础,打造了一支虎狼之师。中山成公虽曾受秦崛起的震撼,招贤和变法,但效果有限,中山反倒充溢着氤氲的文气和浓郁的商业气息,尤其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主要针对中山,而中山似乎并未引起高度警觉,采取应对之策,这在诸候磨刀霍霍、赵国虎视耽耽的语境下,显得不合时宜和木讷呆滞。

三是秦国外交战略战术极为成功,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斗争。外交老道,说客善辩,韧性十足,常建奇功。秦国对外注重正奇相依,连横术、离间计等的作用不可低估。秦不仅可以拆散诸侯合纵,而且还可以反转形势,连横伐齐、攻楚,借势打强。中山本来是大国搏弈的砝码,外交得力会成为大国竞相拉拢的对象,但中山却在外交上显得被动和乏力,与燕交恶,与齐陌路,与赵结怨,以至赵国灭中山,临国坐视不管甚至助赵弱中山,如燕伐中山,导致中山第三次灭国再没有能力复国。

四是秦国在军事上更胜一筹。这不仅表现在军队战斗力上,也表现在战将指挥战役的高超能力上。中山军队也很彪悍,但缺少名将,攻防都存在严重问题。中山趁齐国伐燕,也出兵占领了燕国大片国土,还曾挫败了赵燕的南北夹攻,退赵军,擒燕将。但在关键战役中却能看出中山国军事上的短板和弱项。比如,魏文侯发兵伐中山,魏与中山军队对峙三个月,最后魏军渡过慈河,偷袭中山的楸山军营,使之化为火海,中山精锐死伤严重。三年后,复国五年后的中山再次遭受灭国之灾。在赵灭中山的战争中,中山军队数量不占优势,因之,中山应避开大规模的正面阵地战、城池争夺战,依恃中山游牧军队尤其是骑兵擅长的作战样式和战法,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游击战运动战,不断蚕食赵军,以时间换空间,待两国战争形势或赵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变化,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中山不出此计,人亡政息并无悬念。

五是秦国有巩固的后方和生存回旋余地。秦国有函谷关和黄河天险,进可攻退可守,后方又有广大的西域,这是中山国不可比拟的,尽管中山有太行山和滹沱河这样的天然屏障。中山人迁徙至晋地立国,处在赵、齐、燕三国包围之中,国家弱小,发展又受到严重限制,这决定了中山国祚难以长久。中山国在盘踞太行山东麓的同时,应在赵燕国境外的东北方向形成自己的飞地,并致力于扩张,即使中山国被异国吞并,中山人还有退路,继续经营飞地,以图东山再起;即使秦并天下,中山还可以依托飞地,流动迁徙,保存实力,远离秦朝统治,在化外之地生存发展。中山在军事外交上的一切努力,都应围绕主攻燕国,打通中山国与其飞地的联系,最终连成一片,不断扩大国家实力,而不是四面出击,自我孤立。如此,或许中山不灭,只不过又重回游牧时代;或许因中山的存在,改写了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