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的古代史,中原政权对抗游牧政权,基本有三种选择

2020-10-05 16:51:18 作者: 纵观我国的古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自汉朝起,北方的游牧政权开始成为了中原政权的重要敌人,不过在汉朝四百年历史上,其带来的威胁还比较有限,强汉仍然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直到两晋时期,得到西域和中原反哺、提高了综合实力的游牧政权终于成为了华夏民族的心腹大患。

匈奴人形象

五胡乱华之后,天下形势一片混乱,即使中原政权再一次回归到历史前台,诸如唐宋等王朝也多次遭到游牧政权的重创,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原政权开始调整自己对待游牧政权的思路。以战争为主的抵抗政策,以强大的武力威慑匈奴

提到坚持抵抗游牧民族的帝王,就绕不开汉武帝,这位强硬派的帝王积极地推行改革,用盐铁税积累了天量财富,而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将匈奴彻底打服。

汉武帝像

武帝在位期间,对匈奴采取不妥协政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进入匈奴腹地作战的帝王,彻底击溃了匈奴,将西域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正因如此,武帝得到了后世的交口称赞,将他的功绩比肩始皇,合称秦皇汉武: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武帝作为抵抗游牧政权的杰出代表,选择了一条最强硬的道路,那就是以战争为主的抵抗策略。

深入大漠的霍去病

城下之盟的签订,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威慑,而非一味的忍辱求全。比起骨子里流淌着战争与掠夺基因的游牧民族,华夏民族显得更加谦恭和温和,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畏惧战争,当民族容忍的底线被突破后,我们总是会一次次地提醒世界,强者的尊严不容践踏。

不过这种强硬的选择,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支持,汉高祖死后,大汉民族控制的核心区域几十年没有发生过内乱,文景之治给了饱受战争摧残的百姓充分的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使得具备了强大农耕基础的中原政权迅速恢复了元气,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具备了扫荡四方蛮夷的坚定底气。

在中原政权较为强势的时期,比如强汉和盛唐,统治者对于抵抗外族的态度,基本上还是比较激进的。以和亲为主的亲善政策,实现和平方式的资源互通

除了战争外,和亲也是中原政权和游牧政权相处的一种手段。和亲是一种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由两方分别指定一位地位崇高的男子以及一位身份对等的女子,令双方缔结婚姻事实,并且各自给出让对方满意的和亲条件。

和亲盛典

一般来说,和亲条件多为物资来往。由于信息的不平等交互,草原和中原都存在本地过剩却在对方领地内十分珍贵的物资,让这些近乎封存的物资流动起来,会让双方获得巨大的利益: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从表面上看,和亲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共赢的局面,但是其背后却蕴含了深层的政治博弈。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虽然婚礼现场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但是这并不是双方统治者希望看到的一幕。

在中原政权和草原政权综合实力基本是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和亲的情况,这是因为双方统治者对彼此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知道不可能通过几次大型战役消灭对方,因此只能努力维持住局面的平衡,接下来回归国内,试图在和平带来的短暂休养期中快速提升国力或者找到有效损失对方的新方法。

无论何方率先提出和亲,可以确定的是,此时的中原政权和草原政权,虽然不畏惧对方,但是也不愿意轻易开战。以躲避为主的迁都政策,尽最大能力统治核心区域

在中原政权和草原政权几百年的争斗中,草原政权也并非一直落在下风,当中原出现昏君或者陷入内乱时,草原骑兵往往会凭借天生好战的基因,趁着中原政权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守时,给予对方致命打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