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辅,宋绥德人,家里有一个世袭的小官,这点和戚继光很像。归宋后,被高宗赐名显忠在绍兴末年宋金之战中,屡立战功。在孝宗初年的张浚北伐中,因副将无心恋战,而功败垂成。后郁郁而终。
李世辅的前半生和三国名将马超很像,但比马超强,李世辅赢得生前身后名。马超在关中集结各路诸侯,对抗曹操,使的在徐昌为质的家族两百多口,被曹操所杀。马超此举在当时引起很大的非议,确切来讲,当时的关中诸军阀即使拧成一股绳,也不是曹操的对手。况且马超只是其中的一路军阀。就因为想割据一方,而放弃整个家族。用现在的眼光看也是不可思议。在《三国演义》里有人用背父之贼说马超也就不奇怪了。后来,马超投奔刘备,并没有受重用,可能也是不齿他的作为吧!
李世辅前期的经历和马超类似,性质却大不相同。当时金兵进攻关陕,李世辅自荐作斥候,手杀金兵数十人,于是以勇猛知名,后关陕被金兵占领。伪齐刘豫令李世辅率马步军去汴梁汇合,其父李永奇,思念宋恩,令李世辅趁机归正,投奔高宗。不要顾忌家人。在汴梁兀术非常欣赏他,希望能培养出韩常那样的勇将,收为己用。但李世辅却想绑架兀术投奔高宗,但因为兀术防守森严,并未成功。
后,李世辅回陕西,其父李永奇,告诉李世辅,在交通要地同州,趁机绑架金军西线主帅,趁机归正,待李世辅率王师取陕西的时候,李永奇趁机收复延安响应。不得不说此计真是胆大,当时的宋军都被金兵压制在蜀口,在陕西一带,没有宋军接应,当地的豪杰也都隔岸观火,适应金国的统治。李永奇父子在陕西起兵反正,不会得到当地豪杰的响应。李世辅果然在同州控制了金军西线主帅撤离喝,李永奇急忙率家人起兵,南下归宋。但金兵反应也够迅速,骑兵一直追击李世辅,李世辅无奈放了撤离喝,与他约定不得伤害李的家人,但撤离喝随后反悔,李世辅家人两百多口被金兵杀害。李世辅归宋之路已被封闭,无奈率26骑投奔西夏,李世辅头名状,就是陕西五路。
西夏王大喜,以李世辅为先锋,王枢等大将取陕西,但李世辅反悔,在陕西听闻已归宋,便要归宋,西夏不肯,与李世辅大战一场,李世辅大败西夏军,夺得马匹粮草无数,趁机扩充自己的军队,此时李世辅已有马步军数万人。担心金兵势大,自己又是孤军,然后带兵去蜀口投奔吴阶,后受高宗召见,赐名李显忠。在绍兴十年的宋金之战中,高宗并没有让李显忠出击,错失了收复陕西的良机。此后宋金和谈之后,李显忠被闲置了20多年。
待绍兴末,完颜亮南侵,李显忠才被重新启用,绍兴末,名将大都已凋零,剩下首推刘琦,然后吴麟,杨存中,随后就是李显忠了。高宗令李显忠代替淮西主将王权,李显忠率军渡江,大败金兵,接连收复失地。后完颜亮被杀,金兵退去。此战之中,李显忠军勇于诸军之上,李显忠由是知名。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重新取用张浚,令张浚治兵两淮,准备北伐,以李显忠取灵璧,邵宏源取虹县。李显忠不愧名将,在灵璧大破金兵,收复灵璧。但邵宏源不愧庸将,久攻虹县不下。李显忠用降卒招抚,虹县才投降。两军合力下宿州,此战依旧是李显忠为主。后金兵来援,李显忠出城击败金兵,但邵宏源已经吓破胆,密令手下撤兵。李显忠孤军不易久留。随后也南下,丢下一句“天欲未平中原也,何阻挠若此”。在符离被金兵追上,军大败。后,李显忠居闲职,郁郁而终。
大都不解,李永奇父子毁家归宋。与马超何异。其实不然,马超与曹操争夺关中,其实是内斗,马超意欲割据关中称王。而李永奇父子并未想割据一方,与同时代累世名将的折可求不同,一心向宋。府州折家军两百多年的英名毁于折可求之手。而李永奇父子以忠烈传颂千古。当年的金兵南下对汉人来讲,不亚于80年前的日寇侵略中国。所以人们奋死抵抗。当年的金狗与日本鬼子同理。在张浚北伐时,大都以为名将都以凋零,韩世忠,岳飞已逝。采用李显忠,邵宏源之辈。好像是,李,邵比韩、岳差几个档次。其实李显忠并不亚于韩世忠,岳飞。只是邵宏源确是庸将。隆兴北伐只要责任在庸将邵宏源。北伐的主要成果还是李显忠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