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东与益州的割据政权对抗中,为何前者常在决战中获胜

2020-10-13 12:52:14 作者: 古代江东与益

在我国历史上,历次割据时期中南方江东在与益州政权争霸时,多能在决战中击败甚至于最终灭掉对方,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从这些割据时期内挑选出三对较为典型的时期,尝试着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一种解读,通过认识历史来梳理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

上图_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一、江东:东吴、东晋

东汉末年,镇压黄巾军有功的东汉右车骑将军朱儁部下孙坚被封为长沙太守。

公元191年,孙坚在荆州被江夏太守黄祖部将射杀,战死后侄子孙贲带领余部投靠袁术。

公元194年,孙坚长子孙策从袁术处带领部分旧部攻入江东,占领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等地,后乘势兼并了袁术部众,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统领所部。

公元208年消灭江夏太守黄祖,拿下部分江夏郡领地。同年与刘备联手在赤壁击败曹操二十万大军,三国时代已初具雏形。

公元215年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湘水以东部分。

公元219年拿下荆州,擒获关羽。

公元222年,孙权建立东吴,同年偏将军右部督陆逊在夷陵击败蜀汉大军,三国局势走向稳定。

上图_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

公元317年,西晋琅邪王司马睿在晋愍帝司马邺投降包围都城长安的前赵王刘曜后在建康建立东晋。同年司马睿派奋威将军祖逖率部北伐,至公元321年祖逖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后因其逝世而使被收复土地尽失。

公元322年权臣王敦发动叛乱,公元324年“王敦之乱”被晋明帝平定。公元346年,东晋征西将军桓温率一万精兵讨伐成汉,公元347年在彭模附近三战三捷兵临成都城下,晋军与成汉军激战于成都城外笮桥,晋军本想撤退却误击前进鼓,最终反败为胜攻入成都,俘虏成汉王李势,成汉残余势力拥立范贲为王,后重新夺回成都。

上图_ 前秦 东晋 公元383年

公元349年,东晋益州刺史周抚、龙骧将军朱焘等率兵攻破成都,彻底消灭成汉残余势力。

公元383年,东晋冠军将军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率领八万北府兵击败八十七万前秦军。

公元384年东晋乘胜一度收复梁、司、青、兖、徐、豫六州。

公元399年孙恩、卢循起义爆发,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北府兵将领刘裕崛起。

公元411年孙恩、卢循起义被平定。

公元413年,刘裕派益州刺史朱龄石率兵两万攻入成都,消灭割据益州的西蜀。

上图_ 黄巾起义

二、益州:蜀汉、成汉、西蜀

东汉末年,中山王刘胜后裔刘备在镇压黄巾军时立下战功,后任平原国相、徐州太守。

公元201年被曹操讨伐投靠刘表。

公元207年“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得到《隆中对》。公元208年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二十万大军。

公元209年拿下荆州南部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

公元210年从孙权手中借去江陵郡。

公元214年拿下益州。公元215年与孙权沿湘水划分荆州。

公元219年被部下推举为汉中王。但同年荆州被东吴夺下,关羽被擒后遭东吴杀害。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同年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率领大军伐吴。汉军沿长江向下游发起进攻,与吴军对峙于夷陵。

公元222年,吴军偏将军右部督陆逊火烧连营,一举击破蜀汉大军,使蜀汉元气大伤,被迫与东吴结盟对抗曹魏。

上图_ 成汉(338年) 东晋(347年)

公元304年,巴氐族流民领袖李雄攻下成都,拉开了“五胡十六国”的序幕。

公元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史称成汉。

公元334年李雄病逝,侄子李班继位,四个月后李雄子李期刺杀李班自立为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