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秘密立储制度,较前代的嫡长子继承制,都有哪些优点?

2020-10-13 21:41:34 作者: 清代的秘密立

在清代之前,许多封建王朝都曾有过早立太子以固国本的行为出现,即君主在世时就早早册立储君,以彰显国祚绵延。但是这样做的坏处便在于,储君将成为众皇子的众矢之的。

前文已经提到,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以嫡长子为先,嫡次子为后。嫡次子想要坐上储君之位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嫡长子已经死去。同理,庶长子想要继承大统,在其继承权的人也必须死去。如此,继承权越靠后的候选人想要继承大业就必须除去继承权靠前之人,极易引发皇子之间的争执。

以康熙一朝为例,当时并未出现秘密立储制度,因此康熙帝还是选择遵循中原封建王朝的旧制,即册立赫舍里皇后之子爱新觉罗·胤礽(严格来说胤礽并非嫡长子,但在其之前的嫡子都已经死去,因此胤礽的身份地位足可与嫡长子匹配)。在此后的时日里,胤礽成为了众皇子攻击的主要目标,最终落得被废软禁的下场。

当然,众皇子之间仍然可以相互争斗,但争斗的核心目标已经消失。当皇子们攻击的目标从起初的一个变为多个的时候,斗争的激烈程度和规模也会较小许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缓解了因皇子内斗而导致皇子相杀的局面。

经过几次废立的皇太子胤礽

毋庸置疑的是,相较起自商周开始就广泛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雍正所创的秘密立储制度要更加先进、合理一些。该制度有效规避了大部分由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所带来的弊端,例如外戚干预、皇子争斗相杀等等。

但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皇帝可以以此摆脱旧制的掣肘。此后,皇帝便可以以立贤为册立储君的唯一目标。如此,幼主继位遭到权臣和外戚集团欺凌、庸主、暴君主宰天下,导致先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业毁于一旦的情况便很难再次发生,间接延长了帝国的国祚。

不过需要提到的是,自雍正之后的清帝并非完全以秘密立储制度登上的皇位。但秘密立储制度的出现,意味着清代皇室已经打破了束缚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室几千年的继承制度,以一种创新的形式规避掉了由嫡长子继承制而带来的祸乱,为两朝交替和新君顺利继位创造了较为平稳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新唐书·本纪·卷五·睿宗》

【2】《晋书·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