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似秋月
寒山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
教我如何说。
寒山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他在世人眼中是个狂人,戴着桦皮做的头冠,穿着破衣烂衫,踩着个大木屐,经常和山间的放牛娃欢歌笑语,也经常到国清寺里找丰干、拾得——后来三人被称为国清三圣。当时拾得在厨房里干活,常把僧人们剩下的饭菜装到竹筒里给他,他背起来再返回山洞。有时也在寺里的廊下慢慢行走,或望空独笑,或胡乱骂嚷,或悲哀地吟诵着“咄哉咄哉,三界轮回”,有僧人不满,打他,他就站定了抚掌大笑,常搞得打他的人惭愧了起来。
寒山拾得是因为一位名闾丘胤的官员才传播到了外间。闾赴任途中,先是遇到了丰干禅师,禅师医好了他的顽固头疼,告诉他寒山拾得堪为师父,并说“不得取相,乃可见之”。闾去了国清寺,他俩正在灶火前大笑,闾便礼拜,寒山拾得连连喝斥,然后手拉手地急走而去,就此没了踪迹。闾后来在附近的岩石、竹木上,以及附近村户墙壁上,搜寻到了三百多首诗偈,刊发行世。
寒山诗:又正典又快活
寒山子诗三百,黄庭坚有一天试笔,选了一首“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急箭,人世若浮萍……”这首诗在三百首里,不奇绝不彻妙,两眼读过去,仿佛平平。但经黄庭坚豪健的笔,写这首直切的诗,实在很飞很痛快。他的写,也是对这首诗的翻新,平白赋予了这首诗一种横扫尘俗的爽朗。
黄庭坚选得好,写得也好,据说,黄庭坚是贬官四川时,常年观看船夫摇桨,尤其是“群丁拔棹”,悟进书法的道理,才写出了一手自己的字。这种事情我觉得分外好玩,怀素是看到两个担柴人相对过一个窄桥,看到他们如何不互相牵绊,也不刮擦桥栏,由此而开悟。——啊,所谓师于造化,以为得跋山涉水地辛苦,竟然是俯拾皆是的日常。到此,谁能忍得住不对我们过去的文明、艺术等又卖又夸。《画语录》里王季迁为了讲笔墨,把黄庭坚的“水”字和文征明的“水”字做了个对照,真是一比了然,也是种痛快。
黄庭坚后来修道成功,是公认的开悟者。按道理,到了这个时候,他才算真的读懂了寒山的诗。他给自己的居所起名“任运堂”,来自寒山的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那真有实至名归的潇洒意味。他曾持了十五年的酒戒,后来又开喝,大概同寒山的“醉后支颐坐,须弥小弹丸”般,人已自由虚阔,戒是不持而持。据说,他的书法自此,又进了一层。
黄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为了像黄庭坚那样,从寒山子的诗里选出一首有新鲜度并有他独特的口语特点的,我把这三百首反复读了n遍。结果,一遍一束手,怎么也找不到我那想象中“唯一的一首”。反倒是应了他的“时时读一遍”的建议,仿佛,除那几首最出名的,他其余的作品就是专供人们平常地、稳定地、反复地去读的。所以,我决定选“最初的那首”——“吾心似秋月”。
有一个时期,西方人认为李白是专写月亮的诗人,所谓,美丽的误会,这个误会真的称得上美丽。如果要说哪一样事物和中国诗最有缘分,无疑是月亮了。它仿佛精妙地调度了阴阳,以柔善慰藉人,以光洁启发人,将万物的气质重塑后,以愉悦人。“明月照积雪”、“夜夜减清辉”、“江人何年初见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明月梨花浑似水”……而佛教,独留了“指月”的典故给中国,使得无数绝美禅诗,都离不开那个“心月”。
寒山的这首诗,既有律诗的书面文气,又有着口语的直接浅白,四句一气,闲语散文,全无安排,团团圆圆。后人看王维的《息夫人》“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感叹说:“此所以盛唐为高”。我觉得寒山子这首,更加可以感叹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