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过后,那些战斗时射出去的箭,是否还会被回收利用?

2020-10-14 14:33:36 作者: 古代战争过后

引言

回顾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的长河中,历经多个朝代更替,数不胜数的战争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和结束。然而国家的强盛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就是钱和人,有钱有人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国家,进一步的去完善它,可以说国家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两个字。可是,战争却是一项耗钱耗人极大的一项工程,那么古代的人们如何去节省战争的消耗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战争都是冷兵器为主打,那么作为群伤性最高,攻击距离最长的箭肯定是耗材最费的了,古代群众自然是制作一次能回收就回收,一次制作多次使用,那成本不是极大的缩减了嘛。

古代的箭,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使用工具,早在距今2.8万年的旧石器时期就有发现弓箭的存在。它的发明可以说是人类工具制造史上的一个阶梯性质的成功。说明人类已经从一次性使用最大的能量进阶到懂得为了获得比自身一次性更大的力量而使用器具进行蓄能。用力拉弓蓄能,松手释能,一次性把须存的能力释放出来,从而获得比手投这种一次性能力更强大的力量结果。

关于弓箭的发明其实中国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理论,“弓生于弹”其中的弹指的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弹弓。在甲骨文中,弹字类似于“B”,是不是和我们经常见到的弹弓特别像?也许我们的祖先就是首先把弹弓发明了出来,后期因为需要才进一步探索改进成如今弓箭的模样。

古代的箭,是由三部分组成

箭,当然有的群众喜欢叫它矢。它总是和它的好伙伴弓和弩形影不离的出现,是靠远远大于手投力量的机械力发射的杀伤力十足的远程射击兵器。弓家的箭比较长而弩家的箭比较短。

除此之外还有摔箭。它们都由头、杆、羽三部分组合而成,箭头还有个别名叫箭镞,基本大部分都是铁质的,都有着尖头宽尾,样子形式多种多样,比如三棱形、三角形、圆锥形等等等。它的尖刃很薄而且锋利异常,旁侧还有凹槽,以便穿透铠甲。杆大都是竹制和木质的,固定镶嵌在头的下面,而且多为圆滑柱形,减少空气阻力,速度更快。羽则经常用类似于大鹏鸟等巨大型飞禽羽翅制作,夹在杆的尾端上,可以改善箭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在飞射途中平稳的按照计划轨道前行,增加击中目标的几率。

古代的箭,是如何回收的

一般来说如此复杂又耗费钱财的东西,人们是不会把它做成一次性使用品的,毕竟谁家就是有矿也禁不住这样破费啊。于是聪明的古代人们想到了回收再利用。但是战争一开始,总有输赢,输的一方自己逃命都来不及,哪敢还大批量的回收这些?所以绝大部分的弓箭、盔甲和兵器都被胜利者回收回去了。中国有个词语“以战养战”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国家去打仗,扩张领土,然后用新收服的城池供给随行而到的军队调养生息。

三国时期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便是个极聪明的回收箭的方法。利用敌方的心理,从而收取敌方的箭,之后再用敌方的箭来攻打敌方,这计谋之高超,也无非曹操会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般佳话了。

结语

中国古代的历任王侯将相都深知一点,一旦战争开始,经济低迷,兵荒马乱,人心不安,好不容易赢了战争,国力空虚,别的国家再坐收渔翁之利,自己好不容易吃到嘴的肉又没了可不行,所以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嘛。武器在战场上犹如士兵的命,因为武器短缺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真是没有必要。然而回收箭,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占敌国的便宜,打击对方的军心,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行为,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魏略》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