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怎么样选“女婿”的?品味一下选女婿方法之“榜下捉婿”!

2020-10-14 20:04:13 作者: 宋朝是怎么样

从古至今,选择配偶的条件无外乎那么几种。从最古老的门第家世,到发达时期的经济状况;从书香门第看重的文学素养,再到个人的品德和魅力。有些人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有的人则要求各个方面都很完美,不同的人选择自己的另一半会有不同的标准。

众所周知,在古代的时候,在封建思想的引导下,很多年轻人都看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就是说很多人是没有选择自己配偶的权利的。父母相较于子女来说,拥有更多的人生阅历,而他们看中的也往往是一些很切合实际的特质,不过在不同的朝代,为子女选择配偶大都会跟随当时比较流行的趋势。换句话说,大家都看中什么,自己也就可能盲目跟着做选择。今天我们选择宋朝作为一个案例,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古人在择婿时会有什么标准。

榜下捉婿

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文化极度发达的朝代,科举考试选官制度也达到了最完善的时候。显而易见,通过文化素养来择婿是很多人会做出的一个选择。那么这个选择女婿的方式。到底在宋朝到底有多被那些父母一辈的人喜爱呢?简直超出我们的想象。“榜下捉婿”是在宋朝应运而生的,这个词语从字面意义上就很好理解。“榜”就是金榜题名的榜,他描述的是一个时刻,即科举考试公布成绩的时候。“榜下捉婿”意思就是。很多人会选择在科举考试公布成绩的时候,同时为自己的女儿选择配偶。这里要强调一下是为女儿选择配偶,因为古代的科举考试只有男子才能够参加。一个“捉”字,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体现出当时大家对这种择婿方法有多么的推崇,甚至于疯狂。

从隋唐到宋朝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泽旭的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时事在改变,大家的思想也会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杨坚为了避免像他一样的世家大族谋权篡位的可能,大力推行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但是由于这个制度还不够成熟,可选择的范围也相对较少,所以大家对于科举考试产生的官员还不是十分的认可。那个时候大家选择女婿,还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氏族大家,但是对于寒门学子的看法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榜下捉婿

唐朝沿袭了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以前在唐高宗李治和黄武则天执政期间,下大力的发展科举考试制度。尤其是在武则天改唐为周时期,她最大的敌人就是关陇集团和山东贵族。为了尽可能地削弱他们的实力,武则天提拔了不少寒门学子,这使得大家对科举考试制度下产生的官员有了更大的期待。时间来到宋朝,众所周知,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让你能够说得有理,甚至可以当堂反驳皇帝的意见,文人学子在宋朝可以大展宏图。有更好的发展。前科举考试制度规定,一个人有了好名次,还不一定会当官,需要上为他选择合适的官位才可以。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当你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名次,会直接按照规定成为朝堂官员,所以大家对于在科举考试中很有希望的人总是趋之若鹜。

宋朝的榜下捉婿大概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榜下捉婿,即很多人在公布是名词的时候在旁观察,一旦公布名次就选择心仪的对象。另一种是榜前捉婿,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半在之前已经写过文章,大家可以根据他们的才华和能力在考试以后名次公布之前提前做一个预判,然后等待考试,结果出来的时候,成功了就选择他。这种择婿的办法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考试的结果是不容易预测出来的。第三种是榜前约定,就是说在事先会在考试之前就定好婚约,就是因为有些人其实很有才华,但是因为和考试的主题可能有些偏差,所以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名次,但这个人的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你有些人愿意提前和他们定下约定。

榜下捉婿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宋朝那些榜下捉婿的有名故事。首先说一说宋仁宗的老师晏殊和他的女婿富弼,这两个人虽然是翁婿关系,但其实两个人相差大概只有十几岁。正是因为晏殊看中了富弼的才学,才肯将自己二八年华的女儿交到富弼手中。富弼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锋芒初露,同时在学院任职的范仲淹就曾说过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华。更是因为他勤勉好学,虚怀若谷,而被当时的人赞誉为“洛阳才子”。富弼范仲淹的建议下想要考取功名步入仕途,富弼还没有参加考试的时候,他的老师范仲淹就将富弼的文章拿给当时做宰相的王曾和晏殊看。晏殊来看了他的文章之后立刻问范仲淹,富弼婚配了没有。当晏殊到了否定的答案后,随即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富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