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历史意义

2020-10-15 09:42:19 作者: 周公召公分陕

这段话的意思是:啊!皇天上帝改变了天下的元首,结束了大国殷的福命。大王接受了任命,美好无穷无尽,忧患也无穷无尽。啊!怎么能够不谨慎啊?上帝早就要结束大国殷的福命,这个殷国许多圣明的先王都在天上,因此殷商后来的君王和臣民,才能够享受着天命。到了纣王的末年,明智的人隐藏了,害民的人在位。人们只知护着、抱着、牵着、扶着他们的妻子儿女,悲哀地呼告上天,诅咒纣王灭亡,企图脱离困境。啊!上帝也哀怜四方的老百姓,祂眷顾百姓的命运因此更改殷命。大王要赶快认真施行德政呀!观察古时候的先民夏代,上帝教导顺从慈保,努力考求天意,现在已经丧失了王命。现在观察殷代,上帝教导顺从嘉保,努力考求天意,现在也已经丧失了王命。当今你这年轻人继承了王位,没有多馀的老成人,考求我们古代先王的德政,何况说有能考求无意的人呢?啊!王虽然年轻,却是元首啊!要特别能够和悦老百姓。现在可喜的是:王不敢迟缓营建洛邑,对殷民的艰难险阻常常顾念和畏惧;王来卜问上帝,打算亲自在洛邑治理他们。姬旦对我说:”要营建洛邑,要从这里以始祖后稷配天,谨慎祭祀天地,要从这个中心地方统治天下;王已经有定命治理人民了。’现在可喜的是:王重视使用殷商旧臣,并使他们亲近我们周王朝的治事官员,使他们和睦的感情一天天地增长。王重视造作新邑,不可以不重视行德。我们不可不鉴戒夏代,也不可不鉴戒殷代。我不敢知晓说,夏接受天命有长久时间;我也不敢知晓说,夏的国运不会延长。我只知道他们不重视行德,才过早失去了他们的福命。我不敢知晓说,殷接受天命有长久时间;我也不敢知晓说,殷的国运不会延长。我只知道他们不重视行德,才过早失去了他们的福命。现今大王继承了治理天下的大命,我们也该思考这两个国家的命运,继承他们的功业。王是初理政事。啊!好象教养小孩一样,没有不在开初教养时,就亲自传给他明哲的教导的。现今上帝该给予明哲,给予吉祥,给予永年;因为上帝知道我王初理国事时,就住到新邑来了。现在王该加快认真推行德政!王该用德政,向上帝祈求长久的福命。愿王不要让老百姓肆行非法的事,也不要用杀戮来治理老百姓,才会有功绩。愿王立于德臣之首,让老百姓效法施行于天下,发扬王的美德。君臣上下勤劳忧虑,也许可以说,我们接受的大命会象夏代那样久远,不止殷代那样久远,愿君王和臣民共同接受好上帝的永久大命。

在诰词中,召公征引夏、商两代因为不敬德而早早丧失天命的惨痛教训,明确宣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反复劝谏成王“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诰词把“敬德”、“保民”与“天命”联系在一起,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文中表达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感染力甚强。

5

如果说上面所说的《尚书》中的两篇文章更多突出了召公的“敬德”思想,那么《诗经》中的两首诗则更多地突出了召公思想中“保民”的一面。一首是《大雅·卷阿》。

《汲冢纪年》:“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从。”此诗所记,当即为此次出游。《毛诗序》说,此诗为“召康公戒成王也”。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召康)公从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为戒”。

诗中有这样一段:“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翻译过来就是: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这里的“媚于庶人”显然是“保民”的另一种说法。

另一首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甘棠》了。关于这首诗,《韩诗外传》中写道:“昔者周道之盛,邵伯在朝,有司请营邵以居。邵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出而就蒸庶于阡陌陇亩之间,而听断焉。邵伯暴处远野,庐于树下,百姓大悦,耕桑者倍力以劝,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其后在位者骄奢,不恤元元,税赋繁数,百姓困乏,耕桑失时。于是诗人见召伯之所休息树下,美而歌之。《诗》曰:‘蔽茀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