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分封制”,而是一定要实行“郡县制”呢?

2020-10-15 18:30:12 作者: 秦始皇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始皇帝主张实行

“郡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削弱地方对于中央的威胁。

始皇帝在位时,秦帝国内部对于到底是实施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曾有过二次激烈的讨论。

第一次是在秦始皇26年(前221年)。这一年丞相王绾上奏始皇帝: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王绾认为此时秦帝国刚刚一统天下,国家统治尚不稳固,而原楚国、燕国、齐国等地的疆土又远离秦国的统治中心,一旦发生动乱,秦国恐鞭长莫及。所以,王绾建立实行西周的分封制,给予诸皇子、有功之臣封土,让其替秦国镇压四方。

与此同时,廷尉李斯却提出来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分封制并不好,原因是西周分封诸侯后,整个天下仅过百余年,就发生了相互攻击如仇雠,天子也无法禁止的互相攻伐的事件,最终是让周天子的威信淡然无存。所以李斯就向始皇帝建议:

“今陛下统一天下,应该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

而此时,始皇帝也认为: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此前天下之所以动荡,战乱不休,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诸侯并立,中央势弱。如若此时再又分封,岂不是让这类事件再次有了发生的可能吗?由此,始皇帝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第二次是在秦始皇34年(前229年)。这一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劝谏始皇帝:

“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大意就是“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达千年,而他们之所以能那么长久,主要原因就是商周的统治者分封子弟及功臣作为膀臂辅翼,来帮助自己镇压四方。而今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白丁,若之后出现前齐田常、前晋六卿夺权篡位这样的事情,而朝中又没有忠臣良将的情况下,试问谁来救?”,淳于越希望始皇帝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

当然,淳于越这个建议遭到了李斯的强烈反对,李斯反驳道:

“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

,他认为淳于越的建议十分荒缪,先秦时期,之所以战乱不断,就是因为天下没有一统,诸侯并立。而始皇帝亦也认为如此,所以并未接受淳于越的建议,他依然是坚持实行“郡县制”,而放弃“分封制”。

简单地说,

始皇帝之所以不分封自己的子孙为诸侯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百年后,自己的这些子孙会为了自己的私利,会为了独占这天下,而行互相攻伐之事,从而致使民不聊生,天下分崩离析,更甚者让秦朝天下被他姓所夺

。所以始皇帝坚持不实行分封制,而是使用“郡县制”,有中央直辖地方,从而加强秦朝对于天下的掌控,籍而削弱地方对于中央的威胁。

当然,始皇帝坚持使用“郡县制”,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当时秦朝的上层统治阶级,多数都是法家。自前356年法家商鞅在秦国实现变法,法家统治思想就俨然成为了秦国的主流思想,法家是主张灭国的,就是这世上只有一位统治者,不能有其他有着相同权威的统治者的存在。而在始皇帝建立秦朝时,法家出身的官员是占据着朝堂多数位置,秦帝国的政治架构与运作,全靠此阶层来实现,明法成为秦朝评价官吏优劣的圭臬,这时甚至连皇族都要学习法家,如

“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为尝过失”

因此,正因法家掌控了秦国的政治,其所提倡的“灭国”思想自然就被始皇帝所接受。由此,“郡县制”取代“分封建”,这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