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说的是历史,而历史搞笑的地方,就是有些重名仿佛是上天注定:汉武帝前期第一名将卫青曾打得匈奴闻风丧胆,明朝也有一位抗倭名将叫卫青,此人的事迹记载于《明史·列传第六十三》,十人合为一传,卫青名列第一。
汉朝有卫青,明朝也有卫青,明朝不但有卫青还有马云,而且叫马云的还不止一个:洪武皇帝朱元璋麾下的辽阳都指挥使马云曾经击溃元太尉纳哈出;正统、景泰、天顺年间的外交官马云多次出使瓦剌,还差点当上了撒马尔罕公使。
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麾下很能打的马云官居二品,并且被后世立祠纪念,而朱祁镇驾前很能说的马云该如何评价,似乎就要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了。
汉朝的卫青为千古名将,明朝的卫青也不差事儿。永乐十八年,卫青击溃唐赛儿之后,受封“山东都指挥使(享受此待遇),真都指挥同知(实缺)”,然后接受了新的任命:“备倭海上,善抚士卒,居海上十余年,海滨人思之,请于朝,立祠以祀。”
两个卫青都很能打,但是两个马云却不一样:一个很能打,另一个很能说,很能说的那个“通晓瓦剌语及西洋诸国语”,我们可以称之为“后马云”,也可以称之为“外交官马云”。
我们翻看《明英宗睿皇帝实录》的“卷之一百二十五”到“卷之二百七十八”,也就是从正统十年到天顺五年(中间还有景泰若干年)之间,除了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还有一个人出现的次数也很多,这个人就是马云。
在这十多年间,马云出现不少于十五次:“正统十年,遣正使指挥同知马云、副使指挥佥事周洪等,齎(赍,携带)书并彩币表里织金袭衣往答厚意……赐千户马云等八十七人白金并金织紵丝袭衣有差,以其使瓦剌之功也……正统十一年,上命马云马青为正使周洪詹昇为副使,齎敕书彩币等物与之同往赐迤北可汗并太师也先等。”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擒景泰帝登基,马云被收拾了一下并关进了锦衣卫诏狱(诏下锦衣卫鞫之)。
可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所以马云才熬到了朱祁镇夺门之变,并在天顺元年再次出山,并想效仿郑和下西洋,结果遭到了朝臣反对,想当撒马尔罕公使,也未能成行:“义前卫司吏张昭言反对马云下西洋,遂罢。又任撒马儿(尔)罕公使,因弩温答失里恐吓,遂罢。”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连个正规标点符号都没有,看着实在费劲儿,所以这个“后马云”就说到这里。咱们还是来看看洪武年间的“前马云”,也就是《明史·列传第二十二》中,在明洪武八年将元太尉纳哈出打得“仅以身免”的合肥人马云。
《明史·列传第二十二》中的人名都很有意思,排在马云之后的是缪大亨, 缪大亨之后的是蔡迁,合起来怎么念,读者诸君笑着自己想谐音。
读者诸君可能是从那本关于明朝的畅销书中知道元朝末年有个纳哈出,因为投降的时候不想换汉服,差点被常遇春的儿子常茂砍死。
这个常茂在正史中记载不多,但在《明英烈》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不吝:“自称茂太爷,使禹王槊,人称无敌大将雌雄眼,纵横天下,少有对手,即使碰到几个势均力敌的,肚子里也会冒坏水……”
纳哈出在演义小说中很少出现,但是在当年却是明朝头等敌人:“辽东僻,处海隅,肘腋皆敌境。开元则右丞也先不花,金山则太尉纳哈出。彼此相依,时谋入犯。(《明史·列传第二十二》,下同)”
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与纳哈出合流之后,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任命马云为辽阳都指挥使,整军备战专防纳哈出。
有备无患放在当年的明朝,是再合适不过了:“未几,纳哈出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