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一:得位不正(2)

2020-10-15 17:46:05 作者: 明亡帝责——

本文继续上篇,揭露朱棣得位不正所带来的各种后果。

一个传闻在明朝的坊间流传——朱允文逃到了南洋。

传说心中难安的朱棣决心查个究竟,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大航海应运而生。

郑和下西洋

但是,搞这么大的阵仗,心思深沉的朱棣只是为了找一个朱允文?

当然不可能。

朱棣又不是傻子,为了找个朱允文这么大费周章。尤其是搞这么大动静,深怕别人不相信朱允文活着吗?

码字的认为朱棣这么做的目的至少有三个:

1.向明朝国民展示大明的强大,彰显在他朱棣治理下明朝何等富强;

2.宣威海外诸国展示明朝的强大,以威慑服诸国提高自己的声望;

3.向可能的朱允文党羽展示自己的实力,让他们掂量掂量该在他朱棣和朱允文之间选择谁。

能不能在南洋找到朱允文对朱棣来说并不重要,展现自己的实力让潜在的朱允文拥趸们死心就行。

结果是郑和的大舰队轻易慑服了南洋诸国,但是有一个问题。

朱棣组成郑和舰队归根结底是给明朝臣民看的

那时的资讯手段十分落后,要怎么才能让臣民信服大明的舰队在海外威服了诸国呢?

而且与郑和舰队接触的海外诸国纷纷表示希望与大明通商,诸国的热情泱泱大明自然不好拒绝,可这是违背朱元璋传下来的海禁政策的。

对于打着凡是我老爹制定的政策都是不能变的旗号把朱允文赶下台的朱棣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同意,那就是违反的朱元璋的政策抽他自己的脸;不同意,他弄那么大一支舰队跑出去就为白白转个圈,那岂不成了一个国际大笑话,还是抽他自己的脸。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得位不正这时反倒帮了朱棣一把。

得位不正的朱棣对彰显自己是天命之主那是不遗余力的,外藩们朝见的要求令朱棣灵机一动。他从中发现了一个增强自己权威性的机遇,而且还能顺道满足外藩通商的需求,脑洞大开的明太祖朱棣天才般地创造出了封贡制度。

明朝的外贸政策严重浪费了明朝的手工业优势,阻碍了明朝的手工业发展

封贡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外藩进贡,进贡完成后才能与明朝进行贸易。

这样做首先满足了朱棣的面子,同时又满足了海外诸国贸易的要求,面对违反祖制的反对声音又能推脱这是进贡不是贸易,没有违反朱元璋订的海禁制度。

真是个三全其美的方案。

不过对朱棣而言贸易不是他重视的方面,他更需要的是诸国进贡的队伍能被大明臣民们看到。

看!朕是被天下人承认的明朝皇帝,四方蛮夷都来向朕跪拜朝贺,朕才是大明的天子!

所以很多外藩进贡(贸易)的队伍在远离北京的海岸登上了大明的国土,在万众瞩目明朝官员一路大费周章地迎送下,穿州过府长途跋涉走向了北京城。

封贡虽然是朱棣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而炮制的一种制度,但是它毕竟将朱元璋实施的禁绝海外贸易的海禁国策给撕开了一个口子,为中国融入大航海时代世界经济大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历史书上总是说明清两朝闭关锁国,这明显是有偏颇的观点。

清朝从来就没闭过关,别诬陷人家。

锁国指的的是禁止国人出国,而闭关则是指禁止外国人进入。

明清锁国不假,不但明清包括对外交流频繁的唐朝都一样锁国,但是自从朱棣的封贡制度实施后明清就没再闭过关。

真要是闭关,明清两代的白银从哪来的?

朱棣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封贡制度无意间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一个卓越的贡献。

好话就此打住,该是批判时间了。

郑和下西洋随着时代的需要现在被当成了壮举,从全球航海历史看也确实是一个壮举。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