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中,中国历史上能臣干将辈出。他们以其能力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在实现自身抱负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滚滚前行。后人也会在学习他们技艺、才华的同时,用他们的人生故事鞭策自我,砥砺奋进。在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中,亦是能臣干将辈出。一如徐达、常遇春、于谦、张居正、袁崇焕等人,后人可谓是如数家珍。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将军,他亦是明朝的一员干将,他一生所历13大战役未尝败绩,《明史》中甚至称赞他用兵“威名震寰宇”。但是,在他勇猛无匹、用兵如神的一面背后,他也有着鲜有人知的一面,那就是惧内,读来令人捧腹。
战功赫赫的常胜将军
他就是戚继光。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他,正处于大明王朝深重的危局之中。当时的大明王朝,内有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权臣当道,吏治腐败,外有北部瓦剌、鞑靼虎视环伺,而在东南沿海附近日本倭寇也是屡屡侵犯。
这无疑是最坏的年代,但对于戚继光而言却也蕴藏着建功立业、重振祖上遗风的机会。
戚家祖上戚祥,便是依靠当年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荣升军官,虽然最终戚祥在1381年跟随傅友德、蓝玉征讨云南梁王时战死,但朱元璋悯其忠贞、军功,是以追封戚祥为明威将军,戚家也得以蒙祖上余荫世袭罔替。
17岁时,戚继光继承世袭的明威将军一职,出任登州指挥佥事。登州,位于今天的山东半岛,乃是明王朝重要的关防重镇。但当时由于军户制度的破坏、财政的枯竭等因素,也导致了明军军备松弛、战力不足,登州的边军自然也不例外;面对这样的局面,深感时势变化的戚继光,决心整饬边防。在一方面,加强军伍的训练的同时,他也积极扩军备战。
当时的日本倭寇,因为明王朝的防御重心在北部蒙古一方,又有明军军备松弛的这一优势,多采用流窜的方式进行侵略、袭扰,这也导致了明军无法肃清倭寇,只得被动挨打。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举荐之下,署理山东沿海的边防事务,用以防御倭寇侵扰。而在两年后,他又被调往倭寇最为猖獗的东南沿海附近任职。
在金华、义乌,有感于日本倭寇武器、战术上的优势,金华、义乌人又十分彪悍、善战,戚继光组建了结合了火器、兵械等装备的戚家军。
虽然受制于编制,戚家军人数只有三千人,但是得当的战术、装备应用仍旧在与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而在随后的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等13次大战中,戚家军所到之处无一败绩,倭寇之患也在历经了十余年的打击之后基本平定。而在荡平倭寇之后,戚继光又驻防北方,打败了蒙古军队的数次进攻,拱卫了京畿的安宁。
不过万历十年(1582年),对戚继光有知遇之恩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而与张居正之间的紧密关系,也让在万历帝清算张居正之时,戚继光受到牵连也被弹劾。随即被贬黜至南方,最后万历十三年(1585年),60岁时戚继光在家乡黯然去世。
戚继光不仅是一名常胜将军,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将明成祖朱棣发明的步兵、炮兵、骑兵协同作战等战术进行了发扬光大,还建立了军队的训练制式化、考核标准化、后勤专业化等一系列的军队规章制度,可以说他也是一名伟大的军事家。
铁汉亦有柔情
不过,虽然在战场上的戚继光威风凛凛,令敌人胆寒,但在家中戚继光却是一位十足的“妻管严”。
他的妻子王氏,是南溪万户王栋之女,妥妥的将门虎女,在讲求三从四德的中国古代,女子就是男子的附庸,鲜有敢于违逆丈夫者。但这些对于有着父亲的军伍脾性,性格泼辣,从不轻易认输的王氏而言却只不过是空话而已。反倒是,日常生活之中戚继光却被“管理”的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