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已播出过半,林小娘、老皇帝、不为等一批人也已下线,墨兰出嫁、赵宗全登基、顾廷烨和明兰成婚,故事情节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小编相信,随着剧情的展开,《知否》定会有更多让人欣喜的表现。
在剧中,顾廷烨射杀叛乱的兖王,营救老皇帝,拥立新皇帝一跃成为当朝红人。老皇帝对顾廷烨的表现也十分欣慰,并放下帝王的颜面,向顾廷烨道歉,承认当年因一时之气断送了他的科举之路是自己的不对。同时,老皇帝也表现出了对顾廷烨的赏识,老皇帝还依稀记得,当年顾廷烨以文言志,说自己要以范文正公为楷模,“承其业,继其志”。对此老皇帝很是欣慰,勉励他“保家卫国,振兴朝纲”,顾廷烨更是叩头拜谢。
《知否》老皇帝
顾廷烨开始以浪荡公子的形象视人,但其实他能文能武,颇有才情和报复,只是一直没有施展的舞台,又长期被父亲及众人误解,故此落得了个坏名声。后来他经历人生的变故,又机缘巧合建功立业,这才有了一展抱负的机会。老皇帝的话似乎是在为剧情发展做铺垫,但很多人对于“范文正公”并不了解,更不知道此话背后预示着什么。
我们知道《知否》是以北宋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剧中提到老皇帝无子,仅此一点便可断定老皇帝的原型便是北宋仁宗皇帝,而范文正公则是仁宗皇帝曾经极为信任的一位大臣,他文韬武略无所不通,在他的倡议下,仁宗曾针对北宋的内忧外患发起过一场变法图强的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可是,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这场由范文正公推动的变革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便无疾而终,给仁宗皇帝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顾廷烨要以范文正公为楷模,这让老皇帝深感欣慰,他知道宋朝需要顾廷烨这样的有志之士整顿朝纲,而这场对话似乎也预示着另一场改革的掀起。
很多人可能会问:范文正公究竟是何许人也?
范仲淹画像
其实,对于范文正公我们并不陌生,他就是历史上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死后仁宗皇帝追赠他为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对于范仲淹的了解,很多人更多的是停留在他的文学成就上,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激励了多少的仁人志士,然而纵观范仲淹一生,这句出自《岳阳楼记》的名言更像是他一生真实写照。
范仲淹出身于宦官世家,公元989年出生于苏州吴县,唐初宰相范履冰是他的先祖,他的祖父辈也都在为官。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贫苦无依只好带着他改嫁山东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名朱说。
成年后的范仲淹得知身世,发奋读书,27岁高中进士,任广德军司理参军,遂改回原名“范仲淹”,并将母亲接到身边奉养。
范文正公塑像
范仲淹在宋真宗朝入仕为官,但他主要的政绩则是在宋仁宗在位期间。早期的范仲淹主要成就是在泰州沿海修堤,与名臣晏殊在应天府兴办教育。此时,范仲淹已看到了朝廷吏治的腐化,向朝廷上万言书《上执政书》,并得到了仁宗皇帝的赏识。
公元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史称“西夏”。随即,北宋与西夏展开了多年的战争。公元1040年,范仲淹在众望所归下调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夏竦、韩琦共同主持对西夏作战。
在对西夏作战期间,他用兵得法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同时在军中也颇有威望。范仲淹治军不问出身,大胆启用新人,行伍出身的狄青就曾得到范仲淹的提携,两人还成为密友。
宋、辽、西夏形势图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西夏战事放缓,范仲淹被仁宗皇帝调回中央,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此时的宋仁宗44岁,在位已二十余年,宋朝立国八十余年,经历了前期的稳定发现,此时的宋朝已出现了诸多问题,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兵变,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财政已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