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投河自尽前,为何要把鞋子放在岸边?原来其中大有深意

2020-10-16 14:30:09 作者: 古代女子投河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屈原

古往今来,有着许多“以死明志”的事迹,或是为了坚守心中的正义,或是为了证明忠贞不渝的爱情,又或是为了国之大义。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足以令人动容。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只是为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他们不惜舍弃了生命。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古代许多“以死明志”的人,对大多数都是跳河自尽的。原因很简单,水一直被认为是生命的源泉,因此在生命结束之前很多人都想重新回归于水的时间,在一些地方甚至流传着“水葬”的习俗。

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便是怀抱着一块大石头,沉入了汨罗河底的。据说在屈原自投河之前,还在岸边留了一双鞋。

当然,留鞋也可能是后人编造出来了,毕竟又不是在现场怎么可能描写的那么清楚,不过这也能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古代跳河的人通常都喜欢先在岸边留一双鞋。

比如说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便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揽裙脱丝履,局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孔雀东南飞》主要描写的便是焦仲卿、刘兰芝夫妇从相识到相爱,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被家庭压迫分离后,然后双双自杀的故事。刘兰芝在跳河之前,还不忘脱掉自己的鞋子放在岸边。

很多人可能就会感到奇怪了,为何古代女子投河自尽前要把鞋子先放在岸边呢?其实里面大有深意。

首先第一个原因正是我们开篇所说的“以死明志”

她们为何要自杀?如果能选择好好活着谁又愿意轻易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呢?然而当人们受到冤枉的时候,或者是想法得不到理解的时候,而这些事情对于自己又非常的重要,这个时候她们就会通过自杀的方式来“以死明志”了。

而在岸边留一双鞋,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别人才知道,你是跳河自尽的,而不是失足落水。

这第二个原因是为了更方便认祖归宗

古人是十分信奉死后的世界的,因此才会流行厚葬,还诞生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规章制度。比如说“横死之人不得入祖庙”,因为古人认为,横死之人是不吉利的,如果请进了祖庙可能会为后世招来祸端。因此那些跳河的女子都会在岸边留下一双鞋,来证明自己并非横死,可以进入宗庙被后人供奉。

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从岸边摆鞋这件事来看,人更多的是为一口气而活着,或者说是为了一个根植于内心的执念和信仰而活着,亦或者为其而死。拥有着这样的信念,哪怕在污浊的社会中,依旧能保全自己的高洁,比如说屈原和《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