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由盛转衰,赵孝成王不堪大用,任用赵括替换廉颇

2020-10-17 02:25:17 作者: 长平之战赵国

我们都知道在战国后期逐渐形成了秦国和赵国对峙的局面,六国当中唯一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就是赵国。然而长平之战赵国全国可战男子损失殆尽,迅速从国力巅峰走向衰落。这一仗的来由就是秦国当时攻打韩国,占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当时叫做野王,也就是如今河南信阳一带。秦把韩的野王一占领,带来了一系列不良恶果。韩国上党郡和韩国国都彻底失去了联系,它是韩国的,但是周围都不是它的国家,总之一块飞地受不住。无奈韩王只能把上党郡献给秦王,纯属无奈之举。第一:长平之战的由来,上党郡太守引发秦赵之争,廉颇跟秦军打起消耗战

1:历史上长平之战的由来,跟韩国息息相关

长平之战的由来就是因为秦国攻占了韩国一个叫野王的地方,这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可以说切断了韩国国都和韩国上党郡之间的联系,那么上党郡自然受不住。韩王其实也无奈,明明知道受不住,所以只能把上党郡和它下属的十七个县献给了秦昭襄王。这个仗本来是韩国和秦国之争,结果把赵国也给牵连进来了。

2:上党郡太守十分聪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没有想到秦军如此强大

这个时候上党郡太守是个十分有头脑的人,不可能让秦国白白得这个便宜。野王被占领,韩国国都跟上党之间的联系由此中断。韩国国君也下令让上党郡投降秦国,于是这个太守就想从这个上党郡开始做文章。与其把上党郡割让给秦国,还不如给赵国更得实利。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上党郡接连十七个县,自然是欢喜不已。赵国一旦接受,那么秦国肯定不能忍受。势必要爆发一场战争,不管战争的双方谁赢了,对韩国来说都没有坏处。

3:赵孝成王不是很有智慧的人,跟宗族讨论,没有和廉颇等人商量,做出错误选择

这个赵孝成王是赵惠文王的儿子,比起父亲更加差劲。听说韩国要把上党郡献给赵国的消息,赵国内部本身炸开了锅。此时已经是赵孝成王在位,他和两个宗族商量这件事情。一个是平阳君赵豹,另外一个是平原君赵胜。特别是后者,更加有名。平阳君主张不能要,一旦要了那么秦国就会把满腔怒火对准赵国,受益的还是人家韩国;平原君赵胜认为白给的土地为啥不能要。这样就比赵惠文王差太多,人家找蔺相如他们商量,做儿子的找家族里的人商量,最后的结果认为白给的一定要。

4:名将廉颇跟秦军打起了消耗战,一打就是三年,又使出了反间计

赵孝成王要上党的这个举措毫无疑问惹来了秦国的震怒,本来唾手可得的上党郡现在是赵国所有,自己当然不肯罢休。于是他派遣一个大将去攻打上党,很快就把上党拿下来。打下上党以后,这些老百姓不愿意跟秦军同流合污,于是纷纷跑到了赵国。赵国就派廉颇援救,驻守在长平一带。这个战斗开始廉颇打的并不是很顺利,但是廉颇非常有经验,眼看秦军来势凶猛,于是坚守不战,如此一来就是三年。这样秦国吃不消,按照老规矩使用反间计,临阵换将自毁长城。第二:赵孝成王听信建议换赵括为将,长平之战精锐损失殆尽,惨败的原因

1:赵孝成王询问身边大臣建议,本身对廉颇就不满意,采用赵奢之子赵括为主帅

秦国方面花了很多钱,到处散播谣言。说廉颇马上就要投降了,他要叛变投降秦国;再一个秦国不怕廉颇,他三年坚守不战。反之阙与之战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很能打仗,秦国方面很害怕他。赵孝成王得知这个消息,于是找来心腹谈论这件事情。他提出来不能跟秦军议和,秦国想通过这个战役彻底打败赵国。如果你意识到这是一场决战,那么要团结好楚,魏两国。三国之力对抗秦国,让他吃不消。最后的结果就是替换廉颇,让赵括当主帅,这个人和一个典故有关联,就是纸上谈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