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还是“挖坑”?万历皇帝究竟给崇祯留下了什么?

2020-10-17 09:40:08 作者: “种树”还是

民情无法上表,旧官员离任、新官员的任命又得不到批准,各级衙门的案子堆积如山、无人过问。连一个维持国事运转的机构都没有,万历时的政局已经不能用“瘫痪”来形容,简直就是“崩盘”,而且还是无孔不入的那种

二:宦官专权

为了防止宦官干政,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就一再警告:内臣不得干政,违者斩!可是朱棣在夺取皇位时由于得到宦官集团的帮助,因此,他对宦官的约束就开始降低,这为宦官集团的崛起奠定基础

到了万历时期,由于皇帝罢朝30年、布匹奏折,许多军国大事却又必须处理,于是,负责替皇帝批示奏折的太监机构——司礼监就再次成为权力的核心。太监的权力无限膨胀,危害也愈加严重,以至于出现“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的尴尬局面。

三:党争不断

万历皇帝的怠政,为党争的出现提供了契机,一时间,东林党、楚党、浙党、乃至阉党纷纷脱颖而出,为了各自利益斗的你死我活

这里说一下东林党,顾宪成等人成立“东林书院”的初衷只是为了讲学,但在顾宪成之后,却演变成一个急功近利的势力团体。万历四十年,权力中枢近乎崩盘之时,这些团体依然沉迷于相互评击中不可自拔,这让明朝的政局更是雪上加霜。

起初,东林党势大,胡作非为不在少数,但在魏忠贤出现之后,阉党完全压制了东林党,并处决了东林党的一些核心人物,在崇祯扳倒魏忠贤之后,东林党以牙还牙,对阉党又展开了清除。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争斗完全就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阉党不代表民意,东林党同样也不代表民意

四:财政亏空

前面说过,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的几次用兵都以胜利告终,但是,仔细梳理就会发现,他几次用兵都耗时较长,入朝抗倭用了8年,而平息播州叛乱前后历时12年。巨大的军费开支让明朝的国库捉襟见肘,偏偏万历皇帝在大兴土木和赏赐皇族上动辄都是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大手笔,即便按照“万历新政”顶峰时期400万的年收入来计算,显然也无法满足万历皇帝的挥霍。

怎么办?加税!各种名目的税收应运而生,让生活本就艰辛的百姓更加无法立足。万历时期,财政的窘迫让明朝陷入皇帝无限挥霍——百姓无限纳税的死循环,再加上官员腐败成性、层层盘剥,这也为后来的农民起义埋下祸根。

五:军务凋敝

张居正时期,由于“万历新政”的有效实施,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有了经济的支持,包括军务在内的各个行业都能有序运行。但是,在万历怠政之后,明朝的经济陷于停滞,进而演变成财政危机,严重影响到边疆军务的稳定。军饷一再拖延,不但动摇了军心,情节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兵变”。为了生活,将火器廉价卖给努尔哈赤的有;为了生活,起兵反叛、投靠后金和起义军的也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军队如何还能抵抗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呢?

另外,明朝制度虽然也是“以文抑武”,但是,文武之间还算和谐。可到了万历时期,由于党争不断,辽东经略像走马观花一般换来换去,更甚者,当阉党掌权时,竟然派大批太监前往前线监军,所有军务都由太监处理,这些身体都不健全的群体哪里懂得什么兵法和临场指挥,明朝在后金面前节节败退也就不算意外了

尾话

万历怠政并非只是“罢朝30年”那么简单。因为封建王朝本质上就是一个以皇帝为中心、其他机构环环相扣而成的一个运行体制,这和太阳系行星都要围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一样,太阳停滞之时,也就是所有行星的灭亡之日。万历怠政,显然破坏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此一来,整个运行体制也就陷入混乱了

万历怠政30年,对包括民生、官场、军队在内的所有领域产生重创,经济停滞、财政窘迫、官场散漫、党争不断、宦官专权、民不聊生。这不仅恶化了明朝的执政环境,加剧了明朝的“内忧外患”(起义军和后金),最为严重的是,怠政引发的连锁反应摧毁了明朝的执政基础、将所有社会矛盾都激化到不可调解的地步。连忠心耿耿的首辅叶向高也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