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还是“挖坑”?万历皇帝究竟给崇祯留下了什么?

2020-10-17 09:40:08 作者: “种树”还是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延续了276年之久的大明王朝宣告终结,不愿苟且偷生、自缢于煤山的崇祯皇帝就此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

崇祯很无能吗?显然不是。崇祯皇帝的继位带有很大的突发性,他的兄长、也就是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仅仅一个月就撒手人寰,这才给了他一个机会。崇祯皇帝在继位之前根本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对于治国理念相当陌生,但饶是如此,他在登基之后还是迅速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大快人心。他,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他,体恤民生、生活简朴,严格来说,崇祯还算是一位好皇帝。

都说“先人种树、后人乘凉”,但是很遗憾,崇祯皇帝的先人并没有为他“种树”,而是替他“挖坑”,当他执政时,明朝早已千疮百孔,任他如何努力,也都回天乏术。

在诸多“挖坑”前辈中,有一位显得特别突出,那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朱翊钧10岁登基,58岁病故,执政长达48年,可他非但没有做出与执政时间成正比的政绩,反而罢朝30年,使得朝堂动乱、怨声载道。虽然明朝表面上亡于崇祯,但实际上,从万历皇帝怠政开始,明朝就已经走向灭亡

有人说,万历期间不是出现了“万历新政”吗?新政和万历皇帝还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万历新政

“万历新政”指的是从万历元年——万历十年之间,在朝廷首辅张居正的主导下推行的一系列变革。“万历新政”还有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李太后和太监冯保。

万历皇帝10岁登基,年龄太小,其生母李太后暂时掌权。李太后十分信任张居正,不但把朝廷事务交由他全权处理,还让他担任万历皇帝的老师;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与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关系十分融洽,他的介入也是“万历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原因。

翻翻历史我们就能发现,所有朝代敢于“乱政”的群体只有三种:太后、宦官、重臣。可如今这三个群体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对时局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张居正在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大大提高了百姓和国库的收入;在军事上大胆启用新人,“成梁镇辽东、继光守蓟北”,让外敌根本找不到可乘之机。在“万历新政”的拱托下,万历初年一度出现了“中兴之治”的繁荣景象。

然而,到了万历十年,随着张居正的去世,那些反对新政的人开始反扑,在万历皇帝面前痛斥张居正以及他所推崇的新政,万历皇帝一怒之下就终止了新政、并抄了张居正的家。

为什么大臣们三言两语就能说服万历皇帝呢?其实,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不满由来已久。李太后本就对万历皇帝十分严格,后来张居正成为万历皇帝的老师,要求更高,还制定了六条“戒律”:

戒游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圣嗣,节赏赉(lai)以省浮费,却珍玩以端好尚,亲万几以明庶政,勤讲学以资治理

小皇帝偷懒了怎么办?冯保的作用就体现了,当时冯保掌管整个后宫太监,小皇帝只要一偷懒,冯保就会知道。他不敢拿皇帝怎么样,可李太后敢,那些放任皇帝偷懒的太监往往会受到严惩,皇帝也会被责罚。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万历,“逆反”心理可想而知,但碍于毫无实权,只能暂时忍耐。张居正一死,他就借着其他大臣弹劾之际,对张居正等人展开清算,冯保也未能例外,最后同样被万历皇帝抄了家。李太后孤掌难鸣,也就不再过问政事。

轰轰烈烈的“万历新政”就这样被毁了

怠政的原因

没有太后掣肘,没有重臣揽权,没有宦官干政,万历皇帝的执政期应该是明朝最好的政治环境之一,只要他稍加努力,再缔造一个太平盛世也不是不可能,然而,谁也想不到,万历皇帝却就此沉沦了。关于他怠政的原因众说不一,但个人认为有两点不容忽视: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