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中关羽“忠勇”形象是如何被强化的?

2020-10-20 19:19:13 作者: 在唐诗中关羽

再如唐代诗人岑参在《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中写到“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把三国名将关羽、张飞和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他们都是武将,曾为国家浴血奋战。他们的行为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固功不可没,在对比中肯定关羽的功绩与英勇威武形象。此时的岑参曾两度出塞,颇有雄心壮志,但因安史之乱紧急回朝。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百姓们需要一位勇猛威武可以帮助国家平定战乱的人。

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将领,常年驻守要地,为蜀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生活在动荡的社会,很多人希望国家能出现一个像关羽一样勇武的人才,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而崔道融的《过隆中》也提到:“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这句诗肯定了关张的重要性。关羽和张飞作为蜀国的将领,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曾一度帮助蜀国走向辉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能人志士都己成为过往。曾经兴盛一时的蜀国,因为缺少能征善战的将领,逐渐走向没落。作者在赞颂英雄人物的同时,也不忘抒发自己的感慨。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的崔道融饱受战争之苦,他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像关张一般的大英雄,帮助百姓结束苦难,维护国家统一。

由于社会需要,关羽形象中忠义、勇武的特点被人们重新挖掘出来,为关羽形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在隋唐时期,尽管涉及到关羽的诗文较少,但己逐步让百姓们回忆起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更有利于关羽崇高形象的树立。

总体来说,隋朝时经济上采用田亩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上实行科举制打破世袭制,再加上社会中正统经学和佛教思想相互影响,在思想上实现了南北融合。关羽形象在隋朝时凭借佛教的推广,己经初步形成了关羽崇拜现象,主要在荆州地区传播。再加上朝廷的认可和各地区文学作品的推广,使关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而唐朝时,由于隋代动荡时期出现了很多像秦叔宝、罗成、程咬金这样的英雄,此时关羽形象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传播。只有个别作者在抒发感慨时提起。等到唐朝盛世之时,人们对关羽这名武将的接触也仅停留在历史典籍、诗文中。尽管与关羽相关的文字记载较少,但关羽这一人物己经被人们重新提起,并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