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之所以会如此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是因为自战国时起,各诸侯国国王便有在生前为自己大造陵墓的习俗,如《史记?赵世家》中记载:赵甫侯“十五年起寿陵”;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也是中山国王在他生前就让人修建的。作为战国霸主的秦国自然也不能免俗,所以秦始皇在刚刚坐上秦国国主的位子时,为了表明自己的王位正统,他便开始了修建陵墓的浩大工程。这种刚刚即位便开始修建陵墓的做法,却是秦始皇开创的。
秦始皇陵的修建,前后分了三个施工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秦始皇登上王位时起到他统一六国时止,那26年可以说是秦始皇修建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工匠们主要是完成陵园工程的设计和对主体工程的施工,以及初步奠基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第二个阶段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在这9年,秦始皇意气风发,秦国国力强大,加上战俘众多,在大批人力物力的支持下,秦始皇陵进入了大规模的修建时期。对此,《史记》
中有过记载:“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七十多万人来修建秦始皇陵,它的修建进度怎么会不快呢?所以虽然只有短短9年的时间,可是秦始皇陵的陵园主体工程却已基本完成了。
第三个阶段是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这短短的三年,是秦始皇陵的收工时期,这一阶段,工匠们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工作。
虽然秦始皇陵的修建历时38年之久,可是按照工匠们的规划、设计来看,它并没有真正完成。之所以会这样,据说与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有关。据说当时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秦二世如秦始皇一样骄奢淫逸,却没有秦始皇的武功,面对起义军,他惊慌失措,无计可想,便召集群臣参议对策。在其他臣子无更好的方法时,秦二世采取了少府令章邯的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出兵近县不及矣,曲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秦二世于是命令正在修建秦始皇陵的七十万人放下工程,由章邯率领抵抗周文的起义军。因为修建的民工都被调走了,所以秦始皇陵的修建也只好停了下来,后来秦国形势越来越危急,秦始皇陵的修建也不得不草草收工了。可是即使秦始皇陵修建是草草收工的,毕竟它也经过了长达38年之久的修建,里面绝大部分工程都已完工,珍稀文物、绝世宝藏自然不会少。
工程如此浩大、投入人力如此之多的秦始皇陵,在选址时也是精心选择。设计秦陵的人,不仅为秦始皇陵精心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而且还对陵园总体布局,进行了独具匠心的设计。
也因为如此,即使几千年过去了,虽然长达10千米的表里夯土城垣已残缺不全,泰始皇陵高高如山的封冢也由100多米降到76米,可是它仍牢牢地屹立于骊山脚下,渭水河畔。虽然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焚毁于楚霸王项羽的手中,可是地下的宫殿与陪葬坑仍完好地保存下来。另外,在被项羽焚毁的秦始皇陵残存的废墟上,考古专家们发现了陵寝建筑群遗址,这些主要分布在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的建筑群遗址规模十分宏大。除此之外,考古专家们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北的表里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清理后,专家们根据相关资料猜测,这三组房屋应该是饲官居住的地方。在饲官居住的地方遗址的南北两侧,还有几组规模相当可观的、专家们没有清理出的地面建筑。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关于秦始皇陵的地点与宝藏的猜测,还只存在于文献记载与传说中。后来因一位农民的偶然发现,秦始皇陵才正式进入世人的眼中,成为震惊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相信,无论是谁,在秦始皇陵被发掘前,肯定想不到单单是陪葬的兵马俑坑,就有如此大的规模,可是随着一号俑坑被完全发掘,之后二号兵马俑坑、三号兵马俑坑和一座甲字形大墓的相继发掘,秦始皇陵便渐渐向世人掀开它神秘莫测的面纱,将它里面丰富的宝藏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中,仅兵马俑坑占地就达2万多平方米,里面陪葬的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马就有8000余件,青铜刀兵更是高达数十万件。如此规模宏大的陪葬坑不仅在我国,甚至在全世界陵寝中也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