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项羽为何会在楚汉战争中败北?

2020-10-22 15:20:55 作者: 占据天时地利

项羽的这种性格并不能够称得上是自傲,而应该称之为自负。当然,自负这一词用在项羽身上还是有些不太合适,毕竟项羽确实有着傲视天下的资本。汉将韩信与项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韩信虽然自命不凡,但却从不轻视对手,与项羽交战时更是细细揣摩项羽的薄弱之处。而项羽则耻于分析对手,一味地认为两军对战,关键在于正面拼杀,而忽略了计谋也会影响战局走向这一因素。

楚国名将项燕

在项羽历经的各大战役中,他很少采用阳谋或阴谋,而是只凭借自己的勇武和优秀的御兵能力在战场正面给予敌人严重杀伤。项羽一生中最值得骄傲且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想来应当是彭城之战了,仅仅以三万精骑就大破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对此,《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着详细记载:

"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

军事史上的奇迹:彭城之战

在笔者看来,项羽的这种想法也并没有错,这毕竟是他的长处,项羽也确实依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获得了许多场战役的胜利。在韩信尚未加入汉军阵营以前,刘邦不管施展多少阳谋阴谋都不能撼动项羽的地位,甚至不敢率兵出蜀地入中原,直到韩信的到来才有所改观。项羽的勇武天下无敌,但想要夺取整个天下并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仅凭勇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合适的阳谋和阴谋相佐才能够事倍功半。可惜的是,项羽并不屑于如此,这才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没有做到选贤举能,反而任人唯亲

项羽因其自身战功和特殊的身份,在秦末起义中很快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各路诸侯的领导者。楚国复辟后,项羽官拜上将军。随后率领部众在与秦将章邯的交锋中大获全胜,得到了其他路诸侯的信服。不久,各路诸侯纷纷前来恭贺项羽立下旷世奇功,并自愿拥立项羽为反秦联军的总盟主。这一时期的项羽虽然名义上屈居于楚怀王之下,但实际上已经成为楚国,乃至天下义军的总领袖了。

楚怀王熊心雕像

在这种大背景下,天下的有志之士自然都会将投奔项羽作为首要目标,而很少有人会选择投奔刘邦这样的小诸侯。一时间,项羽帐下门客的数量激增,许多能人志士纷纷来投,其中就包括韩信、钟离眛、陈平等等。

项羽帐下人才虽多,但项羽在选拔人才时却仅仅提拔那些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宗亲,或者是自己曾经的好友。对于那些出身贫寒,且在自己声望逐渐扩大后才赶来效力的人才则通常不予重用,最为突出的例子便是韩信。韩信在投奔项羽后曾经多次献策,但都不被项羽采纳,心灰意冷的韩信这才选择弃项羽而投刘邦。

弃项羽而投刘邦的韩信

陈平在项羽帐下效力的些许时日里就已经发现了项羽这一缺点,对此,《史记·三十世家·陈丞相世家》中曾有记载: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