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一世的李商隐,如何变成时代的牺牲品

2020-10-23 08:50:24 作者: 纠结一世的李

于是,他怀着一颗不得不功利的心,跟着一个完全抛弃功利的老师学习。

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十六岁就以擅长古文而闻名。与此同时,也养成了一副不肯苟全的孤傲、清高的性格。

遗憾的是,为了将来,他又不得不臣服于现实。

03道山修行(多情和无情的纠结)

道教,在唐朝被尊崇为国教。

原本不过是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谁知统治者们也经不起长生不老、辟谷修仙的诱惑,就连皇室的公主也要出家修道。

大人物的一举一动,都牵连甚广。

公主入道,势必有众多宫女随从,慢慢地道观渐渐变成了奢侈风雅的场所,戒律清规始终抵不住情绪的躁动,进而诞生许多值得被同情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直到李商隐的时代,女道士以至于道观的形象,渐渐地暧昧了起来。

唐朝的士子们,为了预习功课,总喜欢找个清净的地方。而道观恰恰符合他们的要求。

年少的李商隐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专心应付科考了。他前往玉阳山,寻得一处道观住了下来,一半温习,一半修道。

很多人猜测在那些年里,李商隐在玉阳山发生了爱情。他们不辞辛劳地在李商隐道教主题的诗词里,寻找蛛丝马迹。然而,却没找到任何证据。

这首《碧城》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诗歌之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人们喜欢李商隐的诗,喜欢它的凄美和朦胧。但往往越美的东西,人们很难读懂它准确的含义。

这些朦胧,引发了各种歧义。但正因如此,它才能把更多人情绪带入其中。

我们能在无法言传的字词里,意会到情感汹涌而来。

然而,在儒家的社会里,感情丰富的男人,总被看做没有出息的。

李商隐再次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的歧视,纵然礼法难容,他也要以一颗纯粹的心,孜孜不倦地描绘着应当被同情的一切。

04应举之路:第一场冲击

在传统儒家的观念里,一个人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如若自我推荐会被视为极其恶劣和低下有失尊严的行为。

但在唐代虽然继承着儒家的传统,但举国上下都洋溢着积极进取的心态,越是张扬、不畏惧自我推荐的人,越受欢迎。由于采取的并非糊名制的阅卷,考官往往会根据考生的名气与关系决定名次。

自媒,就显得额外重要。

可是李商隐,即秉承着传统的儒家思想,又秉承着父亲借着名字给予他的期许。坚持着不自媒的底线。

更不巧的是,为数不多推崇古文的大家韩愈,也在那段时间去世了。李商隐擅长的古文更加跌入了冷门。

从十几岁开始的考试都以失败而结束。

在不满的情绪中,他写诗嘲讽道:“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

幸运的是,他遇见了人生中第二位恩师:一代文宗令狐楚——当时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中坚力量。

在出任东都留守时,李商隐的拜帖,进入了令狐楚的法眼。

他从年轻的李商隐身上寻找到了灵魂的契合,于是他把李商隐留在身边,悉心栽培。

不仅如此,令狐楚还让他与自己的子侄一同学习。

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也和他成为了至交好友,在令狐绹的带领下,他在贵族的人脉圈,也如鱼得水。

在他26岁时,凭借自身的才华以及令狐楚父子对考官的施压,高中进士。

在当时有一种说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那个年代,50岁能考中进士的,都算年轻的了。

坚持清高的他,终于少年得志,拿着一手好牌,前途一片光明。但是这并不是清高的胜利。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多年以后,他依然处于同样的位置,入仕的起点,仿佛终点一般。

那时候的他也终于有一点反思:现实过于黑暗,自己不应该以过于清高的姿态,在这个肮张不堪的世界中生存。

不过他只能看出症状,却不知用何种药物医治。他的清高和君子之道,从没有教会他如何在千疮百孔的世界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