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空城计
为了说明事情原委,我们再次简单的回想一下让国人拍案叫绝的“诸葛亮版”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司马懿领重兵进攻蜀国街亭。心高气傲的马谡因自负而司马懿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于是,司马懿率重兵直逼西城。此时,诸葛亮手中无兵可迎大敌。
对此,诸葛亮决定启动自己的“应急响应方案”——空城计。
诸葛亮自己十分清楚一点:自己已无路可退,只有放手一搏——“忽悠”司马懿。于是,诸葛亮假装镇定自若,令人大开城门。另外,让老兵在城门前扫地。而自己带两个童子在城楼上弹琴。这时,司马懿率兵到此。看到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内心顿时冒出无数的问号:诸葛孔明干什么呢?司马懿立刻恍然大悟:不好,这中间定然有假!于是,司马懿立即引兵退走。等到司马懿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时,赵云早已赶回,最终大胜司马懿。
就事论事,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纯“水货”。对于此事,陈寿的《三国志》只字未提。这事最早见于晋人郭冲的《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陈寿治学严谨,对于这空穴来风不信之。如果此事曾有,“亮粉”陈寿为什么不记载呢?此话略有不当,但是,陈寿确实是喜欢诸葛亮的。这些可见于其所著的《三国志》。据考证,司马懿当时官居荆州都督,驻兵宛城。他根本不在阳平地区。对此,我特意在诸葛亮空城计上加了冒号,说明事情。
那么,“诸葛亮空城计”又怎么是“应急响应方案”呢?
诸葛亮不知道马谡是一个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毫无真才实学。其实,诸葛亮也是凡人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后人传闻的。陈寿曾评诸葛孔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应急预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出的“偶然性决定”。“诸葛亮”想出此计完全是迫不得已、“现炒现卖”的。司马懿只知诸葛亮平时做事谨慎,却不知此时在忽悠自己。
文聘空城计
文聘空城计出自《三国志·文聘传》。
孙权曾率数万士兵到新野。恰逢天下大雨,城墙塌坏。由于百姓都在田野里,所以人们未及时修补城墙。文聘听闻孙权帅数万士兵到此,顿时感到无计可施。于是,自己决定巧设计策吓唬孙权:命令城中百姓、士兵不得在城中走动,而自己躺在床上。孙权到后,见城中无人影,果然起了疑心。孙权对自己的部下说:“曹操因为文聘是一个忠臣,所以派他管理这里。现在,我们到了这里,他竟然按兵不动,并且城中不见一人。因此,我敢断言:这其中必有所图。
所以,孙权退兵。
文聘空城计又怎么是“应急响应方案”呢?
难道文聘能早知天下暴雨吗?难道文聘能早知城墙塌坏吗?难道文聘能早知未及时修补城墙吗?由此说来,文聘想出“命令城中百姓、士兵不得在城中走动,而自己躺在床上”的计策只是暂时应对一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都是文聘未能早料的。文聘此时只能最后一睹了!
陈登空城计
陈登空城计出自《三国志·陈登传》
孙策遣兵匡琦,而陈登驻守这里。孙策军队刚到,驻守匡琦的士兵立刻被吓得吓破了胆。丢到水中的旗子连成一片,都覆盖住了水面。人们都说:“孙策的军队比我们的多数十倍,恐怕我们不能抵挡啊!为了保命,最好选择弃城而逃啊。”陈登听罢,义正言辞的说道:“我接受国家的任命,派我到这里驻守。过去马文渊曾驻守至此,向南平定百越,向北灭掉狄夷。我不能有此作为,难道还要我做不仁不义的逃寇吗?我依靠忠心来报效祖国,依靠义气来治理混乱。我们顺应天道,一定能够打败强敌!”
于是,陈登命令闭门自守,显示自己的“弱”,坚决不与孙策进行战争。将军与士兵衔声不口,城内好像没有人一样,鸦雀无声。陈登登上城楼观察敌情,知道可以进攻孙策了。于是,陈登命令士兵“整装待发”。打开南门,引领军队正面攻打孙策的营寨。而与此同时,他派骑兵抄断孙策军队的后路。于是,陈登亲自敲打军鼓,命令士兵乘胜追击。至此,孙策军队大败,丢弃船只逃走。最后,陈登军斩杀敌人数万人众之多。孙策为去除耻辱、报仇,遣重兵而来。陈登见状,立即向曹操求救。与此同时,陈登命令士兵沿城十里建设军营,取来柴薪,两束柴薪为一火堆,火堆之间相距十步,一横一纵成为一行。天已黑,点起火堆。城楼上互相称庆,好像援军已到。孙策军望到火光一天,大为吃惊,心溃不已。陈登派兵追击,将士斩敌人首级数万。于是,曹操迁升陈登做东城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