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登基后,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将蒙古人赶到草原上去牧马放羊。朱棣登基后,几次亲征北伐,更是让蒙古人不敢南下半步。
永乐七年,这是朱棣第一次决定讨伐蒙古,准确来说,他打的是鞑靼人。鞑靼是蒙古的一个部落,当初蒙古人被洪武朝的大将击败,就逐渐分化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个部落。
鞑靼部落主要都是黄金家族后裔,所以部落里的人,几乎都有复国的心愿。靖难之役的爆发,就让他们看到了机会,当时他们就趁机不断南侵。只是朱棣一直在和侄儿打仗,还来不及对付他们。
朱棣登基后,为了休养生息,他也没想这么快与鞑靼开战。可是鞑靼人却以为,明朝这是怕了他们,于是直接挑战朱棣的底线,将明朝派去的使者给杀了。这下彻底激怒了朱棣,朱棣便决定派人去教训他们。
然而朱棣第一次讨伐蒙古,其实并不顺利,在这场战争中,明朝折损10万人。朱棣更是一气之下,将主帅一家流放。具体是怎么回事?
这是朱棣登基后,第一次讨伐蒙古,所以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不然更会助长蒙古人的气焰。因此这次派去的主帅,既要有十足的作战经验,又要是朱棣信任的嫡系将领。思来想去,朱棣便将这一重任交给了丘福。
丘福最早投奔于朱元璋的起义军,朱元璋登基后,将他封为百户,随军驻守北平。后来朱棣到北平就藩,丘福便归于朱棣麾下。渐渐地,他得到朱棣的赏识,被提拔为千户,也成为朱棣的心腹将领。
靖难之役爆发后,丘福成为朱棣的先锋官,在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在“奉天靖难四公爵”中,丘福位列第一。虽然永乐七年的时候,丘福已经67岁了,但朱棣仍然相信,此次讨伐蒙古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就这样,朱棣任命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军10万前去讨伐鞑靼:“先是,本雅失里杀使臣郭骥,帝大怒,发兵讨之。命福佩征虏大将军印,以十万骑行。”
朱棣知道,丘福拥有足够的作战经验,打仗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但丘福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容易轻敌。因此在出发前,朱棣千叮万嘱,要丘福千万不能因为轻敌而贸然前进,即使第一仗打不赢,后面也还有机会。
等大军出发以后,朱棣仍然不放心,又接连下了几道敕书,一方面提醒丘福不要轻敌,一方面提醒副将,关键时刻要劝住丘福。然而丘福始终认为,自己身经百战,朱棣这是小题大做了,于是并未放在心上。
战事展开后,丘福先是击败了鞑靼小队兵马,这次不仅打得很顺利,而且还得知了鞑靼可汗的藏身之处。丘福一心想赶快结束战事,便决定直接带领10万大军,去鞑靼可汗的藏身之处捉拿他。
副将李远和王聪,都认为此战太过顺利,敌人又轻易将可汗的藏身之处泄露,很可能是故意为之,于是劝丘福不要贸然前进。可是丘福哪里听得进去,自认李远等人经验不如自己,而且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便下令全速前进。
等他们到了所谓的鞑靼可汗藏身之处,丘福还没来得及下令进攻,鞑靼部队就冲了出来,将丘福等人团团围住。结果就是:
“聪战死,福及诸将皆被执遇害,年六十七,一军皆没。”
朱棣早就提醒过丘福,可没想到,他还是因为轻敌,导致全军覆没。朱棣对丘福的做法感到很是心痛,他只恨没有想到办法制止丘福。但不管怎么说,此战全因丘福轻敌,才会令明朝损失10万大军,为了正军纪,朱棣只能下令将丘福一家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