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适“三复白圭”,孔子为何就将侄女嫁给了他?“适”别读错了

2020-10-24 16:52:12 作者: 南宫适“三复

引言

孔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私人讲学之风,倡导“四材施教”,有弟子3000,贤者72人,他对其弟子了解都非常深刻。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论整理形成《论语》。

《论语·先进》中云:“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南容不过“三复白圭”,孔子便要将侄女嫁给他,南容何许人也?孔子从其“三复白圭”中嗅到了什么信息?我们慢慢说道。

“三复白圭”出处

《诗经·大雅·抑》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南容是将《诗经》中这首“白圭诗”反复念了多遍,而孔子听到后,便决定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他为妻。只是不知他是否征得其兄同意,这是后话,当然也无从考证。只是后来,“白圭之玷”便演变成了一个汉语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

可是,南容不就多朗读了几遍“白圭之玷”吗,这首诗中到底透露了何种信息,能让孔子将侄女嫁给他呢?

孔子嫁侄女的理由

“白圭”即古代的白玉。玉在古代象征纯洁、高尚的品质,最早也是有身份、有德行的人才配佩戴。当然,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钱啊,这在当时毕竟也是个奢侈品。

玉佩

但是,在先秦以前,“圭”主要是指行礼时用的玉器。“玷”是指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污点。所以,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白玉上有了污点,还可以打磨掉;而说错了话,是不可能收回去的。”

古代“圭”

对于人的操守是说,人如果有了缺点还是可以改正的,但是言语、礼仪失误却是不可挽回的。这大概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德”与“礼”吧。

因此,孔子听见后认为南容是“慎言”有德,是个君子,便决定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他。所谓“言多必失”,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或是“祸从口出”,孔子觉得侄女跟了他安全,亦未可知也。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当然,肯定还有一个理由,她的侄女可能也是一块“白圭”了,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南容的这个“德”呢?

那么,仅凭这一读便可认定其行,未免太过武断吧?孔子到底是否了解南容?

南容其人

南容即南宫适(kuò),字子容,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儒家先祖,怎么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呢?

南宫适言语谨慎,崇尚道德,能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论语·公冶长》)。孔子称赞他是“君子”、“尚德”之人,并把自己的侄女(孟皮之女)嫁给他。

关于南宫适的更多信息,在史料中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他在后世却为孔门弟子中名声最大的,屡次被王朝追封。

唐开元时期被封为“郯伯”;宋朝大中年间又加封为“龚丘侯”,宋政和六年又改封为“汝阳侯”;明朝嘉靖年间改称为“先贤南宫子”。

南宫适墓

当然,关于南容是否南宫适说法颇多,如《史记索隐》认为他是南宫敬叔,但很多学者都不认可。

南宫适另说

关于南宫适的另一个身份,是说他是本周的开国功臣,而最早的见于《周书·君奭》,是南宫氏的始祖。他曾帮助周武王灭商,后位居重臣,历文王、武王、成王三世,是西周时期的重要谋臣和大将,为周朝的开国元勋,裂土受封。

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南宫适是随姜子牙伐纣的四大先锋之一,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凡人开武将,也是后来仅存的凡人将领。由于战功卓著,后加官晋爵,尽享人间富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