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文人墨客骂得狗血淋头,靠着“卖国求荣”给百姓留下一条生路

2020-10-25 11:14:24 作者: 他被文人墨客

有人说他是五代第一汉奸,是“奴才中的奴才”;有人说他是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多少百姓靠他的一句话有了生路。

他一生经历四个王朝侍奉过十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不倒翁”,人称“长乐老”——冯道

从微末小吏到位极人臣

一开始冯道只是幽州军阀刘守光手下的一个小官,后来刘守光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灭亡,冯道便进入了后唐朝廷。因为冯道的人品和文采,受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赏识,冯道成为了中书舍人及户部侍郎。

李克用临死前给了李存勖三支箭,一支代表后梁朱温,一支代表北方契丹,一支代表幽州刘仁恭(刘守光的父亲)父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晋王三矢”。

后唐庄宗李存勖

冯道在后唐朝廷为官期间父亲去世,他便回到老家省亲。当时他家乡的收成不好,百姓食不果腹,冯道就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赈济灾民,自己睡在草屋之中,他不收礼品不收贿赂,把送来的美女和奴仆全部遣散让他们回家。

连当时的契丹都知道冯道的贤德,准备出兵抢冯道到契丹来,不过因为后唐军事力量强大,契丹终于没有得逞。

千古骂名的开始,“儿皇帝”和“父皇帝”

在后唐一朝,冯道一路官运亨通做到了宰相、节度使和司空级别的高官,这也为他受到石敬瑭重用埋下伏笔。

石敬瑭夺位之后拜冯道为宰相,其后又派遣冯道前往契丹朝拜“父皇帝”,也就是这次前往契丹的经历,留给冯道一辈子的骂名。

儿皇帝石敬瑭

当时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十分赏识冯道,暗示他想留下冯道为契丹效力,结果冯道看出了耶律德光的心思,告诉耶律德光:“契丹国和晋国是父子,我作为一个臣子,留在契丹和在晋国有什么不一样吗?”在契丹期间,冯道大量买入煤炭,也就是暗示:我要长期在契丹呆下去,不打算回去。后来契丹国三次催促冯道返回中原,冯道才慢吞吞地收拾东西回到后晋。

契丹灭亡后晋 立国大辽

后来契丹灭了后晋,冯道去朝拜耶律德光,于是耶律德光质问他:“你怎么来找我来了?”冯道回答:“我没兵没地,怎么不敢来?”耶律德光又反问:“你是个什么样的老头?”冯道回答:“我是个无才无德又愚蠢迟钝的老头。”

从这些地方看来,冯道真的是毫无一点文人的风骨,不但不忠于自己的君主,而且面对外族的铁蹄,不但没有反抗到底反而一副奴颜婢膝,令人不齿。

他用身后千百年的骂名,换来了中原百姓的生路

契丹铁骑横行中原

耶律德光为消灭后晋带兵南下进入中原,四处烧杀抢掠屠戮生灵,中原大地哀鸿遍野,耶律德光这样提问冯道:“你说天下的百姓,怎么才能拯救他们呢?”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就是:看看中原的百姓,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就是中原的主宰。冯道立刻就明白了耶律德光的意思,回答道:“即使是佛祖降临也救不了百姓,能救百姓的只有皇上您啊。”这句话的意思是:皇上您不能只知道打打杀杀,要学会治理天下。

中原百姓惨遭屠戮

耶律德光一想:如果自己继续放任手下烧杀抢掠,大辽国就会民心丧尽从此以后再难入主中原,还不如现在就班师回朝以后再南下也未尝不可。于是耶律德光下令停止“打草谷”,收拢人马返回契丹,在路上病死。

像欧阳修、司马光、苏辙这样后世的文人大儒,站在干岸上侃侃而谈冯道的“不耻行为”时,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作为一个臣子,就应该给君王效死。而当时中原的百姓们更不在这些大人的考虑范围内,在他们的眼里百姓就是草芥而已,根本不会记载进自己写的史书里,他们只想自己做正人君子,从不关心天下生灵。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