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手握数万军队,却选择向邓艾投降,究竟怪谯周还是另有苦衷?

2020-10-25 10:30:19 作者: 刘禅手握数万

三国时期的蜀汉王朝,非常令人惋惜。除了刘备、诸葛亮等开国君臣壮志未酬的遗憾外,第二代国君刘禅的不战而降更是一场悲剧。因为当时成都还有好几万的军队,粮食也很充足,而城下的邓艾只有数千伤兵而已。对比之下,刘禅的实力完全占据优势。他只需要守住成都,就是熬也能等待姜维的援军,再不济也可以拖住邓艾。然而,刘禅却还是选择向邓艾投降,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表面看,是因为谯周的劝降使然。当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蜀汉朝廷上一片混乱,大家没了主意。要不然就说跑到东吴去,要不然就劝刘禅到南边少数民族地区避避风头。而谯周则站了出来,摆事实讲道理,从实力对比、天下形势以及刘禅的自身安危等等角度,详细阐述了投降的好处所在。并且再三劝谏刘禅说,无论是抵抗还是逃跑,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将来都避免不了被消灭,还不如趁着现在直接投降,可以保住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刘禅等君臣思考再三,就采纳了谯周的投降主张。也因此,数百年来,谯周都被后世人所批评,认为是他的劝降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其实,谯周挺冤枉的。因为当时蜀汉集团当中,有一大批人是主张投降的,可是大家都怕遗臭万年,所以没有人敢跳出来说,都等着别人先开口,自己也好下台阶。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谯周主张投降的言论一经发布,并没有引来众臣的反对,反而是在讨论投降之后的待遇问题。那么,为什么前线的士兵还在拼死抵抗曹魏的入侵,蜀汉的文武大臣却心心念念想着赶紧投降呢?

很简单,因为受委屈了。蜀汉集团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这与小说当中那种一团和气的形象完全不同。在蜀汉集团的内部,自从诸葛亮主政之后,荆州派全面抬头,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彻底靠边站。虽然说有几个优秀的人也做了官,但真正掌权说了算的位置,全部都是荆州派来把持。而这些资源,在过去本来都是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占据的,现在被荆州派夺走了,这些人自然觉得受委屈了。

刚开始的时候,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还寄托于诸葛亮,认为着北伐总能打下一些地盘换来战利品吧?没想到,诸葛亮连年发动战争,可却是一无所获。等到姜维成了统帅之后,连年北伐更造成了人员的重大伤亡和国家资源的迅速消耗。要知道,这些成本最后都是要让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来买单的,荆州派根本不管这些。于是,蜀汉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就彻底爆发了。

爆发到什么程度呢?吓得姜维从北伐前线回来之后,根本不敢回成都,反而是带领着军队躲在沓中,因为他担心着自己手里面的权力被诸葛瞻抢走,更怕自己没了兵权之后被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弄死。试问,刘禅坐在皇帝宝座上,看到手下的军队统帅如此做事情,看到文臣武将如此互相拆台勾心斗角,又有谁还愿意继续坚守下去呢?索性,也就投降了吧,这样才能省心安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