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十余年的杀伐征战,最终在官渡之战战胜袁绍,从而统一了割据多年的中国北方地区,让人民过上了安定太平的生活,曹操本人随着权力的增加,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权力之巅,官职也从司空、丞相、魏公,直至魏王一路飙升,离问鼎九五只差一步之遥,直至此时,汉王室也已名存实亡,曹操一生虽然没有走出称帝的最后一步,但无疑是曹魏的开拓者和建立者,终在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称帝建国,是为曹魏,尊奉其父曹操为魏太祖、魏武帝,延续了四百零七年的刘汉江山正式灭亡。
李晨饰演曹丕
从魏文帝曹丕称帝到曹芳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逐渐架空曹魏政权,再到咸熙二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历时四十六年的曹魏江山正式灭亡。
曹操和司马懿同属于谋朝窜国的性质,为什么曹操受万人崇拜,而司马懿却被视为窃国之贼,受尽后世千夫所指,万人责骂呢?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归结于以下两个原因:
1. 曹操的江山属于一城一地拼杀下来的,而司马懿则是在曹操打下来的基础上坐享其成,两者比之,司马懿更显卑鄙
大家知道,在三国那个群雄纷争的社会,曹操凭借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并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一方,曾经遭遇了多少艰辛,曾经多少次差点命丧黄泉,只有他自己知道,虽然是以汉天子为招牌对群雄进行征讨,但是当时的诸侯早已各怀鬼胎,汉朝早已丧失了它原有的统治力,早已名存实亡,可以说没有曹操,汉朝只会灭亡的更快、更早,百姓会更加经受战乱之苦,如此算来,曹操更像是一名有功之人,曹魏的江山受之无愧。
而司马懿就不同了,虽然是四朝元老,在文帝曹丕,明帝曹睿时期功勋卓著,然而曹睿临终之时,受命托孤,最后却在曹爽陪同曹芳祭祖之时,毅然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虽然当时魏国在曹爽的掌管下,排除异己,打压忠良,任用奸佞,凌辱太后,欺凌天子,致使人心尽失。司马懿出于自保,出于为天下苍生考虑取魏而代之,但是在我国孔孟经学下接受教育长大的世人,可不管那么多,司马懿窃魏,总有窃国者诸,卑鄙阴险的意味在内,认为此江山得国不正。
2. 后世朝代对当时社会的贡献性以及灾难性
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国君,在朝堂政治上选贤用能,德才并举,百姓安定,境内平和;在战场上三军用命,将怀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沙场浴血,保疆卫国;在文学上曹操、曹丕、曹植更是创诗歌之先河,开建安之文学,潇洒倜党,英姿勃发。无论在政治清明还是战场杀敌或是文学激励,都是开历代之先河,旷古之硕今,当属当时当世之翘楚,令后代学子众人无不心向往之。
反观司马懿家族则不同,到司马炎时代好不容易统一全国,使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归于一统,但是在司马炎建国后仅仅呈现出了短暂的太康之治便开始进入颓势,内不能制宗室而爆发八王之乱,使刚刚有所好转的民生经济再次陷入凋零;外不能御强敌而发生五胡乱华,使中华大地从此陷入更加无边无沿的灾难之中;后宫争宠斗艳,民间攀奢成风,这都是西晋王朝的罪过,这笔账后人可不管其中详情,只能算到司马懿的头上。
五胡乱华
综上两方面原因可能就是后世之人推崇曹操而憎恨司马,可能即使没有两晋的存在也无法阻止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要知道司马政权和军事制度都是承袭曹魏而制,大趋势的发生是从来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后世是很少有人对这种文化属性加以细究,只知道事情是发生在司马王朝的统治之下,是只注重所发生的,而不管事件的根源性,所以也就认定:你司马懿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