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死前帮助儿子除掉权臣范雎,后世帝王争相效

2020-10-25 23:18:16 作者: 秦昭襄王死前

秦昭襄王对范雎更加姑息放纵,由着范雎折腾。这就是欲擒故纵,等范雎罪不容恕的时候,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置范雎于死地。秦昭襄王52年,河东郡守王稽被指控有通敌嫌疑,秦昭襄王十分高兴,没有调查取证就直接处死了王稽。不是秦昭襄王昏庸,因为这个王稽跟范雎交厚,居然又是范雎推荐的,秦昭襄王怎么会放过这个铲除范雎的良机?

范雎也是倒霉催的,他经手的人事安排总出问题。而且一出就是叛国罪,他能逃得了干系么?他还算聪明,赶紧发表讲话引咎辞职,想用自请惩罚的方式逃避死刑。秦昭襄王忍了这么久,费了这么多工夫,能让范雎就这么蒙混过关安全下台么?范雎正在回老家的路上谢天谢地的时候,收到了秦昭襄王送来的毒酒,一命呜呼。

恩里由来生恨,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这道理范雎不是不知道,他只是太侥幸了。范雎认为自己对秦国居功至伟,秦昭襄王老了,安国君将来更需要他的辅佐,秦国未来的发展建设离不开他。他大错特错,正是因为安国君的无能,秦昭襄王才不能留下范雎这个可以肘制王权的朝廷重臣。

范雎熟读史书,知晓治国安邦的大道。他却忽略了史书中最不该忽略的东西:文种、伍子胥,哪一个权臣先贤不是惨淡收场?可是前车之鉴却没有教会他向范蠡那样急流勇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人类在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难道就是从不在历史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