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老师毕业于中文系,当深入的了解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以后,才知道传承传统文化有多么重要。可以说,没有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没有民族认同感;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国民凝聚力;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民族精神。古诗文里有不羁的情怀,有傲人的骨气,有高洁的精神,有不屈的灵魂,有血脉相连的文化气息……
我们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因为我们两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从没有间断过,而我们之所以能立足世界,被世界认同,成为世界多元化趋势中一元,也是基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已经用不着古文言文了,但是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一代代地将古典文化传承下去。
一、我们学古文,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民族认同感,有国民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最根本的基于从小所受的教育,基于所学习的文化,作为中国人,当我们在异国他乡相见时,我们都会有一种亲切感,都愿意在“老乡”遇到困难时帮一把,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传承中的“乡情”情结,是不同于其他各国的文化的,外国遵守的是“契约精神”,而我们国人更注重多年积累下来的人情亲情,人情越厚,信任度就越高。
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体现在“民族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每当我们国家被外族侵略时,国人都会团结起来,共同御辱,这也是源自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所以民族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基,我们一代又一代对传统文化传承得越深远,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也就越深。
二、我们学古文,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民族精神。传承的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古至今,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事迹在古诗文中得以传承,屈原的《离骚》、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还有司马迁《史记》中的历代人物传记,无不彰显着一种令人精神奋发的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炎黄子孙要学习古诗文,要了解历史,并从中汲取旺盛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
三、我们学古文,是因为只有学了古文,我们才能与我们古圣先贤进行“交流”,了解历史,了解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给后代于无穷的力量。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古就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文中有大量关于“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这种家国情怀,实则就是教育人们要从小就有大视野,大情怀,大志向,大担当的责任感,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句话道尽了大写的人生,不凡的境界。
从《诗经》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诚,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高尚志节,再到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建功立业的情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我奉献的精神等等,每读一次都是对灵魂的荡涤,对思想境界的提升。
而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叛逆,囿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动不动就因个人利益达不到而痛苦万分,甚至抛家弃父母,跳楼自杀等,都是因为个人缺乏一定的文化修养,而古人根本没有青春期,他们在古文化的熏陶下,早早就开始顶家立业了。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一学古文中的大量有关“修身、齐家、治家、平天下”的文章,相信孩子的思想也会不断充盈起来,心中有大境界,有大我,就不会被“小我”所困顿,内心也会更强大。这些都是经典古文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古圣先贤留给后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