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呈上《女诫》,太祖询问:“何为权臣之祸,丞相何为?”

2020-10-26 11:17:15 作者: 朱升呈上《女

朱元璋称吴国公时朱升就是忠诚的谋士,明朝建立后,朱升成为太祖顾问,凡军政机密均与之相商。洪武元年朱升晋升为翰林学士,主持编修《女诫》,防后宫干政。朱升在研究程朱理学和历朝政治特别是宋朝政治的基础上,对封建政治常见的权臣之祸、外戚之祸、宦官之祸进行了经验性的总结后完成《女诫》,供明太祖借鉴。布衣出身的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不仅要防止后宫干政,还要决心做权力最大的皇帝。

《女诫》修成后朱升呈太祖御览,朱元璋询问:“何为权臣之祸,丞相何为?”朱升禀告太祖:“老臣以为丞相位高,自秦‘宰相三公’以来,丞相总揽政务。权臣专权为权臣之祸。”

明初中书省的左右丞相既是中央“百司”的首领,又是地方“郡属”的总率,百司有奏章先“关白丞相”再上奏皇帝的职能,是否上奏由丞相决定。1369年71岁的朱升致仕(告老还乡)后,朱元璋再度御览《女诫》,发现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权力过大,威胁他的统治,认为丞相是权臣之祸之首,决意择机铲除以绝后患。

机会出现在洪武九年(1376年),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派出审计官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应缴纳中央府库的钱粮、军需,采用了惯用的空印文书在京城填写实际数目的办法。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大怒,定性为欺君之罪,史称“空印案”,诛杀了数百名官员。借此,朱元璋开始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并大兴“文字狱”,消灭对他有威胁的人。1377年,朱元璋设“通政使司”掌收受臣民的奏章,直达皇帝,剥夺了丞相的封驳“关白”之权,这是削弱相权的第一步。接下来发生的两起丞相专权谋反案,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提供了良好机会。

早在朱元璋称吴国公时就设左右相国,右相国是李善长,左相国徐达长年统兵在外,不闻朝政。洪武初年由李善长独任丞相,到洪武四年朱元璋厌其骄纵,李善长因此称病致仕,遂以汪广洋为右丞相。洪武十年(1377年)九月,朱元璋升任胡惟庸为左丞相,1379年,胡惟庸毒死御史中丞刘基,刘基是朱元璋的谋士,朱元璋疑有隐情而责问汪广洋,并贬汪广洋于广南,之后以谋反罪赐死。

朱元璋和刘基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涂节自首上告胡惟庸谋反,太祖随即下令逮捕胡惟庸、陈宁和涂节等人,胡惟庸获“枉法诬贤”、“擅权枉法”、“蠹害政治”三项大罪被诛。朱元璋以此为借口于1380年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使六部直属于皇帝,至此,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和丞相一职废除,隋朝以来七百年的三省制被中止,朱元璋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君主。

同时,为了纠察百官之善恶,防止阴谋犯上,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和监察机构。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锦衣卫和“三法司”(都察院、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官,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弹劾地方官员,监察御史“代天子巡守”,其中纠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 ”专察六部奏章真伪。锦衣卫下辖南北镇抚司,密辑盗、贼、奸,负责纠察功高位重之臣。锦衣卫仅对皇帝负责,有专门的法庭和监狱,可以杖杀大臣。

朱元璋废丞相后,集权于一身,国家政事和奏章无事不总。据统计,他平均每天看200份奏章,处理400余件政务,不久就感到不堪重负。为了减轻负担,朱元璋挑选了几个文人担任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他批阅奏章,充当顾问成为阁臣。到明成祖时,阁臣可以参与机务,协理朝政,但不得专制百官。

废除宰相制度是朱元璋加强专制主义的重要措施,锦衣卫专门纠察功高位重之臣,到朱元璋晚年,跟随他的功臣宿将几乎尽灭,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将《昭示奸党录》昭告天下,杀了被朱元璋认为有威胁的权臣勋贵,与胡惟庸有关的李善长、李佰升、叶升、毛麒、唐胜宗、丁玉、赵庸等人被处死,其中李善长是“勋臣第一”,这是朱元璋实行专制主义的必然结果。为朱元璋戎马一生的同乡汤和、徐达善终,尤其是汤和,是朱元璋儿时的真诚伙伴,直到晚年都倍受眷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