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宛如一个赌气的孩童,他对武则天使用的政治斗争手段显得那么粗浅:扶持自己的岳父一脉,想要依靠韦后一脉与武则天分庭抗礼,夺回自己的权威。
正月初一,唐中宗下令封韦后为皇后,皇后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升为豫州刺史;
初十,唐中宗又下令提拔韦氏族人韦弘敏为宰相;
随后,唐中宗又提出要将岳父韦玄贞提拔为侍中(唐朝设三省六部,侍中是正三品门下省长官,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乳母的儿子提拔为五品官。
李显想要架空自己母亲武则天的意图,此时已经不加掩饰了,当辅政大臣裴炎极力反对之时,李显说出了一句影响他后半生的话:“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裴炎听到这句话后感到十分惊恐,便和武则天商议废除李显一事。二月初六,武则天下令招百官于乾元殿开会,当众宣布废除唐中宗为庐陵王的命令。
唐中宗被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扶下殿时,他十分愤怒地质问道:“我何罪?母亲就要废除我?”
武则天斥责道:“你何罪?你连打算把天下给你岳父这种话都说得出口,还问自己犯了什么罪!”
仅仅当了55天皇帝的李显,便因为自己过激的手段和超出能力的危险想法,让自己陷入了长达十四年的囚禁生活。
随后登台的唐睿宗李旦则完全沦为了傀儡皇帝,那个参与废除唐中宗计划的宰相裴炎此刻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设下伏兵,打算趁武则天出游龙门之际发动兵变,迫使武则天还政李旦。结果因那几天接连下雨,武则天取消了出游计划。
后来,裴炎又借着徐敬业起兵为由,上书请求武则天还政李旦:“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新唐书·裴炎传》)
监察御史蓝田崔詧的一封奏书,让裴炎的计划彻底失败:“炎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资治通鉴·唐纪十九》)
武则天察觉到了裴炎的言外之意,便下旨将其入狱,不久就将其以谋反罪杀害。
这一系列的事情,让武则天扫清了自己登基的障碍,而代价便是牺牲与几个儿子之间的亲情,来换取权力。
对于武则天而言,几个儿子是李唐的正统继承人,她想登基称帝,就必须从儿子手中接过权力,实现权力交接的“和平过渡”。
架空李显、李旦是第一步,除掉裴炎、徐敬业这些忠于李唐的人是第二步,至关重要的第三步自然是扶持武氏家族。
武则天以皇后的身份想要取代自己儿子称帝,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舆论上的不满还在其次,政治上的压力才是主要的。
从北周以来,关陇集团便活跃在政坛上,掌握了人才的上升渠道,他们的族人、门生分布在帝国政坛各个部门,成为了帝国经济、政治职权的掌控者。作为既得利益受益人,他们不愿意轻易接受武则天颠覆大唐的行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都曾代表着关陇集团对武则天的崛起表示反对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便需要寻找一个本身就有一定实力,且会坚定支持自己的盟友,来帮助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武家便是很明显的选择。
甚至于,女皇为了拉拢武家,连昔日讨厌的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都可以重用。
武则天将武三思、武承嗣等人安插在朝廷各个部门的机要位置,一方面是为了逐步蚕食取代李唐,另一方面便是培植党羽,增强自身的话语权。
武三思等人和李显、李旦的差距就在于,他们是依附于武则天而存在,离开了武则天他们什么也不是,这就保证了武则天对团队的掌控力,大家即便有野心,也不敢轻易在武则天面前掀桌子。
而李显和李旦不同,他们代表的是以李唐为核心的利益团体,在李唐宗室看来,武则天虽然身处这个团体中,却不应该占据主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