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眼花翎”有多罕见?仅7人曾获此殊荣,连和珅都不够级别

2020-10-26 15:15:21 作者: 清朝“三眼花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在此后20多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作为一个关外民族,为了更好的统治,清朝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革,比如说衣冠方面。《管子·形势》云:“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清朝的官服便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清朝改了冠制,替之以礼帽。礼帽分二种,第一种在暖帽也被称之为冬常服冠,这种礼帽呈漏斗形,外大里小,在内还有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

还有一种是看上去像个斗笠,是夏常服冠。这种礼帽多位皮、呢等材料作成,看上去虽然很生硬,但其实内部也是做了特殊处理的,因此戴上去并不会有不适的地方,毕竟是官员所戴的帽子嘛。

这礼帽的款式大致都差不多,无论你是一品大员,还是九品芝麻官,冬常服冠和夏常服冠都是一样的款式,那么要怎么才能区分它们的品级呢?其实也很好辨认,首先除了礼服有不同之外,帽子上的顶珠也是大有不同。

按清礼仪,一品的顶珠为红宝石,二品的顶珠为珊瑚,三品的顶珠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如果没有顶珠那就是无官品。

如果仔细观察你还可以发现,在官员礼帽的顶珠上,有的时候还会有一条顶戴花翎。这花翎可就不是一般的官员所能佩戴的了,一般都是有军功,或者是做出了一定成绩官员才会有机会被赏赐。

花翎同样也是有级别分类的,一般六品以下官员佩戴的,甚至都没有资格被称之为花翎,而是被叫做蓝翎。而花翎的级别则被分为三种: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以及三眼花翎,其中级别最高的是三眼花翎。

单眼花翎,其原材料为单枝孔雀尾翎,长度大概在36厘米左右,一般都是五品以上的内臣,才有资格佩戴,还必须是正白旗、正黄旗、镶黄旗出身。

双眼花翎也是一样的制作材料,长度约33厘米,由两支单眼花翎相重叠露而成,一般来说只有宗亲贵族里的大臣才有资格佩戴。

要想拥有最高级别的三眼花翎,那就更难了。一般来说只有皇帝最器重的大臣,而且是做出了极大功劳的大臣,才有可能被赏赐。

清朝两百多年历史,被赏赐了三眼花翎的大臣仅7人,他们分别就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相信其中很多名字大家都并不陌生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连和珅都没有入此列。

虽然被赏赐花翎是千古犹荣的恩宠,但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国库空虚,竟有了捐翎的例制,不过价格也不低,花翎为7000两实银,蓝翎为5000两实银。光从这一点来看,清王朝的国运从鸦片战争之后,也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