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唐代和明代三朝的宦官之祸,是如何影响帝国国祚的?

2020-10-27 16:52:07 作者: 东汉、唐代和

自先秦时期开始,宦官就已经出现在宫廷之中或王室府邸之内了。这一时期的宦官通常都是以"家奴"的身份出现,并不具备任何政治影响力。自汉代开始,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巩固,宦官也随之走向了政治舞台,并萌生了与皇帝争夺皇权的念头。

自汉代开始,到明代为止,曾发生过多起宦官之祸:其中以东汉末年、唐代中后期和明代中后期的几次宦官之祸较为严重。那么这三次宦官之祸,都是如何形成的呢?又各有哪些特征呢?

秦朝大宦官赵高像东汉末年的宦官之祸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应当不会对这句话感到陌生。而导致东汉末年遍地割据政权的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正是宦官之祸。

自西汉开始,外戚集团就逐步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从西汉初年吕后独揽大权开始,外戚集团就一直是汉帝的主要斗争对象。虽然外戚和皇帝常常在各个领域发生冲突,但外戚集团本质上是不想颠覆汉帝的地位的,只是想要夺取皇权使自己成为汉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但即便如此,也是汉帝所无法容忍的。

为了遏制外戚势力的发展,汉帝通常以启用宦官的方式来与之对抗。由于当时的汉帝并不具备建立绝对君主制的基础,因此只能让宦官去取代外戚集团的地位。但是当这种情况真实发生后,又引发了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对立。

宦官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便假借皇帝之名对官僚集团痛下毒手,由此引发了东汉末年剧烈的政治变动。

东汉末年把持朝政的十常侍

当然,宦官集团的崛起和擅权,其实并不是导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直接原因。但东汉末年的动乱,确确实实是自宦官擅权之日开始的。无论东汉王朝后期是外戚集团还是宦官集团的崛起,都必然意味着皇权会随之同步下降。为了遏制宦官集团的发展趋势,汉帝只好启用各地的武装力量"进京勤王"。有了武将的介入,手无缚鸡之力的宦官集团自然会被轻易铲除。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接踵而至,那便是武将集团的地位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纵观东汉朝野上下、朝廷内外,都找不到新的第三方势力能够加以制衡。再加上武将们拥兵自重,直接导致汉廷进一步失去了往日的影响力,最终演化成了后来的群雄割据和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局面示意图唐代中后期的宦官之祸

自安史之乱过后,历代唐皇都对外臣(尤其是地方节度使)保持着高度警惕。再加上唐皇认为朝廷政治中枢的官僚集团不可用,因此便也萌生了启用宦官集团的念头。相比起地方节度使,似乎宦官确实更加容易控制一些。

自唐德宗时期开始,唐皇重点提拔了宦官的地位,并让其统领卫戍中央的禁卫军。随着唐廷影响力的逐步回升,宦官的影响力也同步得到了扩大,为后来宦官祸乱唐廷埋下了伏笔。

祸乱唐廷的宦官李辅国

经过安史之乱后,唐皇的权威和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对政治和权力的敏感度却并没有因此降低。在逐步意识到宦官掌权会给朝廷和帝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之后,唐皇也开始尝试削弱宦官集团势力。但问题在于,唐皇选择了和汉帝相同的做法,那就是借助武将集团的力量来摧毁宦官独揽朝政的局面。

如此,唐帝国便陷入了和东汉帝国一样的困境,那就是在宦官势力被清除之后又陷入了武将擅权自重的局面之中。当宦官之祸被根除之后,唐皇反而找不到新的势力能够消除武将之祸。由于末代唐皇并未吸取东汉末年的历史教训,因此最终只得无奈面对帝国覆灭的结局。明代中后期的宦官之祸

明代的宦官之祸,向前最早可追溯至明英宗时期。具体的代表人物,则是导致明军折戟土木堡的宦官头子王振。不过好在王振也同样命丧于土木堡之变之中,没有机会回到明廷继续祸乱朝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