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将领,在与元朝军队的作战中,他屡立奇功,令对手闻风丧胆。他擅长骑兵闪电战,快速、勇猛、果断、奇谋等,都是他军事指挥艺术的特色。在开平之战,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特色,足以令后人敬仰!
反扑
明太祖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与张士诚之后,统一了中国的南方,于是在公元1367年十月,发动北伐之战,令徐达主将、常遇春为副将,率领25万人马北上,剑锋直指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
为了鼓舞士气,朱元璋特意令刘伯温写了一篇北伐檄文,在檄文中提出: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如此热血澎湃的纲领,得到全军上下的一致拥护。
明军势如破竹,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洪武元年8月,即公元1368年,徐达攻克元大都。元顺帝带着妻儿和大臣仓皇出逃,至上都休整。上都当时也称开平府,就是今天内蒙古的锡林郭勒。
元顺帝逃出北京之后,朱元璋下令北伐军西进,并没有追赶元顺帝。为什么不追赶?因为按照当时人的观念,出了长城就是关外,关外不是汉人的领土,是游牧民族的聚集地,加之,当时的西部还没有统一,朱元璋首先要收复长城以内的领土,其次才可继续对外“扩展”。
据《北巡私记》的记载,就在北伐军西进的时候,元顺帝在上都“昼夜焦劳,召见省臣或至夜分”,“召见群臣,询恢复之计”。
于是在洪武二年三月,元朝大军反扑明朝直取北京。由于北京周边防御空虚,元军越过了长城,直抵北京城下。眼见胜利的果实要被吞没,朱元璋急命常遇春为主将,李文忠为副将,率领9万人马,调头保卫北京。
空城
常遇春接令之后日夜兼程赶到前线,并令副将李文忠为先锋,快速进入北京地界,与攻城的元军厮杀了起来。守城将领同时接到常遇春的指示,出城反攻。
明军形成两路夹攻的态势,元军腹背受敌,不堪一击,溃不成军,越过长城,逃回草原。
虽然北京城的危机已经缓解,但是常遇春明白如果不彻底消灭元军,他们还是会卷土重来的。于是,他派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朱元璋。朱元璋批准。这样,明军在北京稍作休整之后,便越过长城,继续北伐。
草原上作战,骑兵的威力巨大。常遇春深明此道,令副将李文忠继续担任先锋快速前进,且全部都是铁骑,步兵殿后,作为接应。常遇春的闪电战令元军猝不及防,纷纷溃败。之后李文忠一路高歌猛进,居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有的元朝守军干脆弃城逃跑,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座城池。
李文忠进城之后,就下令军队,原地休整,等待后方部队的到来。
随后常遇春与李文忠会和,见到原地不动的部队,他对李文忠大发雷霆:“要一座空城何用?你去把敌将捉来,才是你的真本事,才能体现我们大明军队的威武。”
“城中物资丰富,我们轻而易举便得到了,这不是件好事吗?”李文忠辩解道。
“好什么,你我都是军人,堂堂正正跟敌人决斗才是我们的本色。”常遇春继续道:“去,快去组织人马,立刻出发,直捣全宁,把守将脱火赤给我捉来!”
李文忠闻言羞愧万分,立即召集军马,继续北上,攻打由元朝丞相脱火赤坚守的全宁城。
图:李文忠像捉将
明军的威猛早已吓破了脱火赤的胆,他对战李文忠失败之后,脱火赤就逃到了大兴州。李文忠又来攻城,这次没等李文忠赶到他就弃城逃走,但李文忠这次不打算放过脱火赤。
《明实录》记载:
“次全宁,故元丞相也速复以兵迎战,又败之,也速遁去。进攻大兴州,文忠谓遇春曰:元兵必走,乃分兵千余为八屯,伏其归路,虏果夜遁,遇伏,大破之,擒其丞相脱火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