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布和楚布(上)

2020-10-27 18:30:29 作者: 燕布和楚布(

战国時期, 北方的燕和南方的楚, 它们的主要铸币都不是布币, 但在中原地区布币的影响下, 先后也分别铸行过布币。

一 燕方足布

燕铸方足布均为小方足布, 是战国晚期的铸币。一般通长 38~45、 足宽 25~30mm, 重 约 4.5~7g。属于燕地的方足布见有:安阳 (旧释匋阳) 、 坪阴、 纕坪、 恭昌、 封化、 右明新货等十余种钱文。

燕布的主要特征:1. 和三晋方足布相对而言, 布身束腰比较明显;2. 钱文书法自成 一体, 文字笔划不如三晋布的钱文刚劲流畅, 字体略显圆浑, 和三晋两周的文字有明显区别;3.含铅量比中原地区的布币高得多, 甚至铅含量会超过铜的含量, 即所谓的高铅青铜, 这是战国燕铸钱币的普遍特点;4. 制作相对粗糙, 遗存至今, 品相精美者难求;5. 其出土区域主要在今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 以及河北北部、 辽宁西部和内蒙古南部交接地区, 均为当年燕国的属地。燕铸方足布, 显然是受三晋方足布的影响, 同时又保留了燕地货币文化的某些传统。

诸如:1. 燕 “安阳” 布的背面会添铸 “左”、 右” 等铭文, 背文没有固定的位置, 有的还会有记数或其他记号, 这些特征和燕 “明”刀的背文有异曲同工之处, 当然是燕国铸币的一 个标志;2. “右明新货” 布, 钱铭不记地名, 其中第二字 “明”, 无疑也是明刀系列的影响 和延续, 故称之谓 “右明新货” 。

因器形和钱文书法等均有别于三晋布币, 故燕铸小方足布比较容易辨别, 但钱铭的识读和确切地望的考证, 也有很大难度, 所以至今仍有许多难解之题, 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 由方足布演变而成的楚布

长布、 连布和小布,或可统称为楚布。战国楚的货币主要是青铜铸的蚁鼻钱、 铜钱牌, 以及版状的黄金。楚铸布币显然是受中原地区桥足布, 尤其是方足布的影响。楚布主要出土于今安 徽、 江苏, 以及河南东南部、 山 东西南部和浙江地区, 即楚占有淮泗、 吴越以后的楚东、 北部地区, 所以应是战国中期以后楚国的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