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火葬:破坏朝廷维护社会秩序的意愿,只能在民间一些地区流行

2020-10-27 18:29:19 作者: 唐朝火葬: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国家,丧葬习俗是以土葬为主,后出现了其他不同形式的丧葬。比如西藏地区的天葬,火葬等等。

有人认为是古代僧人去世后均下火葬为主,尤其自唐朝开始佛教的广为传播,火葬自唐朝就已经流行。也有的人认为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人去世后一定要入土为安,灵魂得到安息,所以唐朝居然禁止"火葬",只能埋不能烧。浪淘沙,究竟是真是假?让我们的视线回到那个时代。

一、火葬墓的发现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中、晚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考古学者已经发现有火葬墓的存在。

早期的火葬墓有洞穴和石棚两种形式,火葬墓群区划清晰,墓形制多样,坑底及坑壁均有火烧的痕迹。出土遗物有石斧、玉石凿,陶器碎片,显然,这是火葬墓的陪葬品。这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火葬墓。

或许在北方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地,火葬是当地民族较为普遍接受的殡葬形式。当时的中原地区有没有火葬不能准确的知晓,但火葬的流行肯定是没有的。

二、唐朝时期火葬与土葬两种形式并存

回顾前面,火葬这一葬俗习惯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常见,而并没有在汉族人民中实施。但是到了唐朝,火葬这一丧葬形式开始在汉族人民中流行。这里面有佛教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佛教自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时期、隋朝再到有唐一代,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唐玄奘法师历经千难万险带回中土大唐的佛经典故是真实的事件,也是被人们众所周知的事。

佛教在唐朝时期发展到鼎盛。在这样一个大力提倡佛教文化的社会里,佛教中各种习俗也必然影响到下层百姓,其中火葬习俗的影响尤为明显。

佛教中重视人灵魂的超度、讲究前世今生的轮回,把肉体看作为灵魂升华的负担,需要将肉体进行火葬,消灭人对肉身的执着,如此灵魂才能到达往生极乐世界。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就是火化肉身,最后成佛。

如各位有幸到敦煌旅行的时候,从敦煌壁画中我们也能看到火葬时的场景。唐朝的僧人与世俗之人共同生活,越来越多的接触世俗生活,通过一些公益活动如修桥、铺路等为人民服务或是自然灾害发生时,寺院对普通民众的救济,还会参与一些世俗政务,与统治者联系紧密。

各个方面佛学与大众社会的交融在一起,佛教这种对于人死后需要进行火葬的形式也必然影响到汉族人民。尤其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为信仰佛教的亲人实施火葬,在唐朝也是正常被大家接受的事情。

佛家讲究通过火葬消除一个人的业障,在另外的世界里功德会修圆满,这种功德也会延绵子孙后代。

三、儒家思想在古代火葬土葬的体现

唐朝开元盛世不必再说了,自唐朝厚葬之风在国计富足的唐代得到充分发展,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其葬礼中都透露着一种奢靡之风。

因为唐代法律的威严性和震慑力的欠缺,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很多严重违反礼仪的行为在唐律中却找不到相应的惩罚条例。对功高勋殊的人,往往由皇帝亲自下诏,举行隆重的葬礼。

即使对具体仪节内容作了规定,虽然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距离法律的强制力效力还远远不够。这种厚葬之风席卷了整个唐朝时期上上下下的民众,谁家下葬的面子看的很重要。但这对于下层的普通百姓往往是承受不起的,是无力承受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