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君,一切来路皆可追。
中国人吵起架来,骂人词汇之丰富恐怕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名的,尤其喜欢将各种动物牵扯进来,飞禽走兽无一幸免。龟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吵架词汇中被赋予了极强的杀伤力。
骂人“龟儿子”,等于问候对方“你不行”,这可是极强的侮辱。“缩头乌龟”是形容某人做事畏首畏尾,“王八(蛋)”指那些没有廉耻、行为不端的人,“龟”在某种程度上还与被戴绿帽子具有内在联系。
要知道在早期古代,龟可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四灵之一,一度成为氏族的图腾,且深受皇室喜爱,与金钱、地位相挂钩。现如今,龟却成了被取笑的对象,究竟它是怎么一步步走下神坛的呢?
01
神坛上被崇敬的龟
原始社会中人们见识到龟的耐饥长寿、水陆两栖、盔甲防身等特征,将之视为神物。因此,在早期自然崇拜中,龟成为若干氏族所崇拜的图腾,根据文献记载黄帝氏族就是以龟为荣,把龟的图案作为本氏族的族徽。
妇好墓出土甲骨,陈雪/摄
上古时期,龟不仅是人类崇拜的图腾,还被认为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殷商时,龟成为尊贵的占卜神器,代表天意。大到行军打仗,小到女人生孩子,都要事先求神问卜。当时专门设有“龟人”官位,来指导人们烧龟甲判断凶吉,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的内容,由此还产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此外,龟的身价极高,造型优雅的龟壳千金难求。秦统一前,龟壳上的盾牌被当做货币流通,楚国专门还铸造了形似龟壳的鬼脸钱。
龟鹤寿齐花钱
汉以后,“龟”深入皇家世族,成为门第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志。
汉代的皇帝生前祭祀、出行,设有龟旗,赐予儿子们的金印上有“龟纽”。皇帝死后,祖庙中设有“龟室”,把神龟和先皇神灵牌位并列。
北魏孝明帝更是改年号为“神龟”,以龟为帝王年号,可谓空前绝后。
龟在唐宋时期地位达到顶峰。贞观年间,七品以上的官员“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绿色的“龟服”是七品象征,而五品及以上官员则可以佩龟,死后赐以龟趺碑即龟驮碑。龟字也常常被人用来作为名号,如李龟年。宋代的大书,也会以龟命名,如《册府元龟》。
02
失去神学色彩后落入泥潭
在龟的崇高地位不断加强的同时,它所依赖的根基也在缓缓动摇。
前面说到的龟作为占卜工具,实质上来源于人们对天的神力的坚信,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随着社会的发展,神权思想的衰落,不少人开始质疑天意、鬼神的存在。春秋时孔子教导学生“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坚决否定鬼神存在。秦汉之际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喊出人定胜天的口号。
北魏时,人们开始用龟比喻渺小之人。唐宋时期,龟被赋予胆小怕事的含义,“人言君畏事,欲作缩头龟。”从外形看,龟整日把头缩于壳中,且行动缓慢,的确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胆小。
但总体来说,龟在宋前还是具有较高的地位,有褒有贬,以褒为主。龟地位的跳崖式下滑,是从元代开始的。
在元明两国的国史中检索,几乎找不到以“龟”作为字、号的人物,这在唐代是不可思议的。元代所有官员的官印为八思巴文和三台直钮,前代的龟纽印被取代。
龟纽印
龟不仅在宫廷中地位一落千丈,在民间更是臭名昭著。元代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第四折说“如今且学乌龟法,只是缩了头来不见人。”直言乌龟胆小怯事。同时,元代也最早把龟比喻为纵妻行娼之人。到了明清,《金瓶梅》、《孽海花》等小说普遍把家中妻子偷汉的丈夫叫做“缩头龟”。
因为元朝为异族,他们根本不存在龟的信仰,不渴求龟的力量,反而认为龟蛇是毒物。更重要的是当时南宋的臣民中,一些抗元的主站派,会崇拜龟,比如陆游,就取号“龟堂”。因此,元代统治者是断然不会将龟视为神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