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贺知章写下一首咏柳诗,因诗作太有名,而被人们传唱千年

2020-10-29 12:08:19 作者: 唐代诗人贺知

春回大地,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当看到大地上的春色,不觉会让人驻足欣赏映入眼帘的春日风景。当柳树垂下一条条嫩绿的枝条,脑海中自然而然的会浮现出一首赞美柳树的诗歌,一位唐代诗人写的咏柳诗。

我潜意识里产生一个想法:对于眼前的美景,一定要好好的再去解读这首咏柳诗。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或许是一种亲切感吧,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一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咏柳》这首诗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选编的一首古诗,诗歌的创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有一首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正是因为这两首朗朗上口的诗歌,让我们知道了贺知章这位诗人,贺知章的名字也随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让贺知章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位诗人。

我的想法就是:“《咏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春天里什么地样子?”也可以说是深入地去鉴赏这首诗歌,还是按照我一以贯之的方法进行,那就是——“知人论诗”。了解作者对赏析诗歌有相辅相成的作用,那就从了解贺知章开始吧。

一,知人论诗,贺知章其人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27岁的贺知章考中乙未科状元,由此也可见贺知章非同一般的学识,尤其是诗文方面的才华,为什么这么说呢?

(贺知章书影绘像)

因为根据《新唐书·选举》的记载,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虽然很多,但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方法只有五种: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其中策论和诗赋是最重要的考试科目。从这一点上来说,贺知章的诗名是名副其实的,而他的书法也是一流的。

进入仕途之后的贺知章被授予授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后来又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新唐书·贺知章传》记载: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为人旷达不羁,善谈笑,有“清谈风流”之誉,为时人所倾慕。贺知章好饮酒,经常饮酒赋诗,

杜甫诗《饮中八仙歌》中形容贺知章喝醉酒的状态“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可以说非常形象地说出了贺知章好酒的本性。

贺知章也是一位高寿的诗人,他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干到了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可惜作品大多散佚,在《全唐诗》中仅收录了贺知章的19首诗歌。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咏柳》和《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诗意图)

二,《咏柳》赏析

《咏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呢?从题目就可以知道,因为这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咏物诗,显而易见,这首诗是咏赞柳树的。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咏物诗以描写所咏事物的形态,力求达到形似;又不一味地描摹所咏之物的形态,而是在诗中寄寓情志,力求达到神似。所以咏物诗有托物言志,在具体的描写上经常会用到拟人、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贺知章的咏柳也不例外,而起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比喻新奇精巧,灵活多样,四句诗用了三个比喻句,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加之在比喻中出现的拟人化写法,可以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咏物诗中的佼佼者了。原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