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南宋名臣朱胜非吗?同在南宋舞台,地位不输岳飞、秦桧!

2020-10-29 17:47:04 作者: 听说过南宋名

宋高宗赵构

三、内弭祸乱,外御强敌

建炎三年三月五日,也就是朱胜非被任为宰相后的第三天,南宋统治集团内部就爆发了后世所谓的“苗刘之变”。时任御营后军统制、御营右军副统制的苗傅、刘正彦因不满高宗心腹,时任同签枢密院事、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勾结宦官康履等人,专擅跋扈,遂发动政变,杀王渊、康履等。为绝后患,苗、刘逼宋高宗“禅位”于皇子赵旉,由太后孟氏(又称“隆裕太后”,北宋哲宗废后)垂帘听政。宋高宗无奈,只好一一照办。

乱起仓猝,朱胜非没有脱逃推诿,而是与苗、刘等多方周旋,陈说利害。在吕颐浩、韩世忠等大军逼迫,朱胜非等朝内诸臣斡旋下,苗、刘无奈,最终只得同意高宗复位。韩世忠等击杀苗、刘后,“苗刘之乱”始宣告平息。

叛乱被平定后,朱胜非上奏引咎辞职。宋高宗认为,苗刘之乱,咎不在朱胜非;且赖他斡旋维护,皇室才得以保全;朝廷内、外诸臣配合有方,朱胜非“谋虑周密”,致使叛乱仅25日就被平定。听宋高宗的意思,朱胜非有功无过。不过,朱胜非再三上奏,言辞恳切。高宗准其辞职,且下诏褒谕,对他寄予重望。后来,谏官胡安国等虽屡以此事弹劾朱胜非“贪生苟容,辱逮君父”,但均遭宋高宗严斥。

影视剧中的宋高宗

朱胜非辞去相职,外放为官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尸位素餐,而是尽心尽力地履职。他每至一地,都注重捕缉、收编游寇,招抚流亡,促进了地方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百姓修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他还协助宰相吕颐浩新辟税源,增设、推行“月椿钱”。新税制推行过程中,虽不可避免地出现郡、县官吏趁机横征暴敛,加重百姓经济负担等弊端,但也极大地改善了南宋初的财政窘境,对南宋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军事力量的增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吕颐浩

对金是和是战,是南宋初统治高层政治站队的试金石,南宋高层也因此而分化为我们所熟知的主和派和主战派。在此问题上,朱胜非颇具务实、灵活的理念:他对只知一味地向金屈辱投降、求和的张邦昌等不屑一顾,严词拒绝其招降;他也不像主战派那样,整日鼓噪立即北伐,收复失地。作为宰辅,他深知孱弱的国力、军力、民力皆不堪重负,否则恐有速崩之虞。因此,他主张时机不成熟时,应暂与金和平相处,维持现状,不妄起争端。同时,应修内政,弭兵保民,待时机成熟后,再大举北伐,兴复失地,迎还徽、钦二宗。他劝宋高宗采取赦免张邦昌等伪官,叙录其子孙的政策,以避免刺激金人,轻启战端。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朱胜非一味地畏战避战,建炎初,宋高宗欲驻跸维扬,朱胜非提出异议,认为此举有示敌以弱之嫌;绍兴四年(1134年)讨论襄汉战事时,朱胜非也极力赞同迅速收复事关南宋生死存亡的战略要地襄阳。

朝堂上主战派、主和派大讨论

绍兴二年(1132)九月,朱胜非再次被任命为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重居宰辅之位。不过,随着此时秦桧势力日盛,朱胜非也逐渐被边缘化。史书中关于他这一时期事迹的记载,甚为稀寥。

文史君说

朱胜非历北宋神、哲、徽、钦和南宋高宗五朝。19岁科举入仕后,无论在地方、中央任职,虽无卓荦建树,都称得上兢兢业业,勤于职守。在靖康之难、苗刘之变等危急关头,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为政一方,他都表现出勇于担当、才智机敏、审时度势、体恤民疾的风范和节操。他主张与金暂时和平共处,并非投降、畏战,而是主张增强国力,伺机恢复。他主持编纂长达188卷的《吏部七司敕令格式》,有利于恢复当时被战乱毁坏殆尽的官吏制度。他颇有涵养和雅量,不喜党争,不喜奢华。他生前笔耕不辍,撰有《秀水闲居录》《绀珠集》等著作,及赦令、奏议、邸报、诗作、字帖若干,展现出不凡的才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