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南宋名臣朱胜非吗?同在南宋舞台,地位不输岳飞、秦桧!

2020-10-29 17:47:04 作者: 听说过南宋名

两宋之际风云突变

说起南宋初的历史人物,大众最熟知的莫过于坚持抗金斗争的民族英雄岳飞,及偷安苟且,以“莫须有”罪名残害忠良的宋高宗、秦桧。这一现象的出现,或与清代钱彩撰作的《说岳全传》,及上个世纪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等播讲的《说岳全传》评书、连环画《说岳》的传播普及有密切的关系。相较而言,这一时期其他历史人物,或“沦落”为后世文史作品中的“路人甲”,或逐渐被厚厚的历史尘埃湮没了身影。南宋初宰辅朱胜非,就属于其中的一员。在内忧外患变乱频仍的两宋之际,他是怎样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到一场场事变中去,给那个时代留下了他独有的烙印的?

民族英雄岳飞

一、幼年孤寒,通经入仕

朱胜非(1082—1144年),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两宋之际政治家、文学家,卒后追谥“忠靖”,故世称“朱忠靖公”。

朱胜非不是“官二代”,因为《宋史·朱胜非传》中,没有他的父亲生前曾任官职的记载。可能是要印证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至理名言,朱胜非7岁那年父亲就病逝了。他的外祖家屡屡逼他的母亲杨氏改嫁。但杨氏“薰目断发”,誓死不再嫁,这对幼小的朱胜非而言是悲剧中的幸运,让他在失去父爱后,不至于再失去母亲的庇护。

朱胜非画像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仅总角(7岁)的朱胜非入学后,很快显露出卓荦不凡的学习天赋。加之他深知寡母不易,因此学习刻苦,力求上进。乡里的教书先生屡屡夸他将来必为国器。18岁时,他考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就读。第二年,即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就进士及第。在“五十少进士”的科举时代, 19岁就进士及第可谓“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中举后,朱胜非被分配到地方州、县政府中“历练”。任职期间,他虽未创下显赫的政绩,但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后来,他被任命为正九品的太学正,辅佐博士施行教典、学规。宋徽宗察知其性格恬静,操守端方,于是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兼正御前文集”。这一官职虽级别低微,但因侍从皇帝,且不受日常政务扰累,也算得上清显尊贵。

影视剧中的宋徽宗

政和四年(1114年),朱胜非被任命为京东学司,相当于今山东及河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教育事业的最高主官。

宋钦宗即位后,拔擢朱胜非为尚书省右司郎中,掌治兵、刑、工、案钞房等诸曹政务,朱胜非逐渐在政坛崭露头角。

宋钦宗即位

二、靖康巨变,拥戴立功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大举入侵,攻陷京师汴梁,大肆烧杀抢掠。北撤时,又裹挟徽、钦二帝及王公官民而还,史称“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汴梁失陷前,宋钦宗命朱胜非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金军围攻应天府时,朱胜非“惶惧,易衣逃匿”。韩世忠等率军死战,击退金军,朱胜非才回到官署,处理政事。不过,史书又自相矛盾地记载,朱胜非率军民坚决抵抗,击退金军。历史真相究竟如何?恐已难得其实。

“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拘禁

危机,就是既有“危险”,也有“机遇”。朱胜非坚决抵抗,严词拒绝金人及投降金人的堂妹夫张邦昌的勒索、招降,既避免了被俘被杀的危险,也抓住了这难得的机遇进行布局。他亲自到济州拜谒康王赵构,极力劝说赵构摒弃顾虑,登基称帝,以安抚军民,维系赵宋统治。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在诸臣劝进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改元建炎。因劝进之功,朱胜非被宋高宗视为心膂,奉诏撰写告天策文。此后,他不断升迁,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建炎三年(1129年),朱胜非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郞、御营使。这表明,朱胜非已位居宰辅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