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去故宫看展是文化界大事!观众堵得水泄不通

2020-10-29 18:29:37 作者: 100年前去

接近10月底,按说旅游已经进入淡季,但故宫门票却一票难求,主要因为两大展览“六百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和“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即将撤展。近年来,故宫里每有大展几乎都是一件文化盛事。

其实,早在100年前,去故宫看展览就已经是老北京文化界的大事。据说,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幕那天,无数闻讯而来的北京人把故宫堵了个水泄不通。不少观众如“夹心饼干”一样,连展柜的边都没瞧见,又随着人流被挤出了展厅。

1925-1948年,故宫博物院只保有紫禁城的“内廷”区域,故此图上仅为半个皇宫。注意最右侧标有“南十三排陈列乐器处”,说明当时故宫的展陈空间已经延伸到了紫禁城“红墙”之外。

古物陈列所作为原状开放的太和殿,摄于1922年。太和殿是紫禁城里较早开放的原状陈列宫殿之一。照片上太和殿里保持着1916年袁世凯“洪宪称帝”时的状态。紫宸台上陈列着鼎炉、佛造像和佛塔,宝座被袁世凯换成了“高背大椅”,显得不伦不类。

紫禁城对外开放的时间,要从1914年古物陈列所建立算起。经过古物陈列所与逊清小朝廷的“南北隔绝期”,再经过古物陈列所与故宫博物院的“两院分治期”,直到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以后,紫禁城才实现了完整管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对公众开放,这期间经过了34年之久。

1914年,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外朝建立。展厅利用外朝建筑文华殿、武英殿等,展出文物主要包括从热河避暑山庄以及盛京皇宫运回的文物藏品等。由于溥仪还生活在紫禁城“内廷”,为了便于稽查管理和约束逊清朝廷,古物陈列所对其所在的外朝区域进行了较大的门禁改造。例如,将保和殿后门用砖封堵,在清内务府和上驷院修建新右门与新左门等。这些改造情况直到1948年以后才逐渐被复原。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驱逐出宫。第二年“双十节”,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由此形成了一座紫禁城、两个博物馆(南部古物陈列所,北部故宫博物院)的局面。

古物陈列所文渊阁四库全书陈列,1925-1933年摄。照片所示为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原函、原架保存在文渊阁中的情景。《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22 架和《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一层,并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为讲经筵之处。二层中三间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放史部书33 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不利阅览。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他五间连通,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子部书22 架、集部书28 架存放在此。明间设御榻,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乾隆皇帝为有如此豪华的藏书规模感到骄傲,曾作诗曰:“丙申高阁秩干歌,今喜书成邺架罗。”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书籍,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阁。

古物陈列所文渊阁四库全书陈列,1925年至1933年摄。

颐和轩八旗甲胄陈列,摄于1925年至1933年。

养性殿清宫乐器陈列,摄于1925年至1933年。

同顺斋清宫钟表陈列,1925-1933年摄。在此张照片中,墙壁上悬挂着婉容、瑾妃等逊清人物的照片,还保留着溥仪出宫前的装饰。大自鸣钟上均系着带有“国立故宫博物院”字样的标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