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有没有赢的可能性?6个角度告诉你:北洋水师究竟败在哪

2020-10-30 01:37:40 作者: 甲午战争有没

当时的军舰具备较高的航速,但是在黄海海战中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航速由原来的平均航速15.5节下降到10.2节,主要是军舰得不到较好的维护,港口工人缺乏,并用到了劣质煤,导致战时速度严重下降。

枪炮的差距还是一码事,武器再烂,靠勇气和战术或许还能反戈一击。但令人失望的是,北洋舰队不但不重视弹药的储备和更新,在士气和战术上远远不能和日本海军相比。

清朝建立北洋舰队初衷只是在近海游戈,做猛虎在山的守势,基本上就在渤海一代行走,无心远洋作战,甚至即使有南海战事,能不能发挥相当的作用,也有待考究。就是这样一个无心争斗的战略思想,加上对邻国日本没有足够的重视与警惕,最后才招致惨败。

而日军一开始,就准备"拓波涛于万里之外,布国威于四方",积极备战,不惜举国之力,穷兵黩武,建造水师,并日夜操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有充分的战略准备,伺机而动。

到了战场上,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采取雁阵横列,利于近身作战,其策略也是无奈为之,毕竟火炮和弹药严重不足,只能用步枪近战。只是在这种策略指挥下,面对敌方猛烈的炮火,几乎只能算是胡乱作战,无法对对方造成多少伤害。

日军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则采取单纵对作战,便于充分发挥侧舰的火炮作用,火力全开,几乎是360度打击,且正面目标少,令清军炮弹难以命中,步枪也更难发挥作用。

看完了五味杂陈的数据和战术对比,我们再来看看北洋水师的“上层建筑”对战局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北洋水师的兵力是有较大优势的,虽然舰队上兵力优势不明显,但靠近我国领海作战,兵力可以得到补充,后勤也可以提供便利,可是这些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落后的军事指导和政治体系等所决定的。

▲甲午战争清军陆军影视形象

在兵员素质上,当时北洋舰队有前任英国总教习指导,总体平均服役也在五年以上,技术较为熟练,但是硬件设备跟不上,这些人也无用武之地。相比较来说,日军水师训练水平较为低下,主要是他们疯狂扩军,招募新兵,并且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甚至是一种恐惧。这是因为,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清朝俯首称臣,虽然不是藩属国,但尊崇清朝这种观念在甲午战争前并没有根本改变。

在将领上,北洋水师有刘步蟾,邓世昌等沉着冷静的爱国将领,他们冷静沉着指挥反击,令日军忌惮,但遗憾的是也有很多将领选择了临阵脱逃,如方伯谦、林敬荣等人,他们的退缩,让北洋军阀的防守出现了漏洞,并因此葬送了一部分主力,日军将领则一直是狂热好战的心理,他们求战心切,自始至终想找北洋军阀进行决战,在当时的主要代表有坪井航三,上村彦之丞等。

▲邓世昌影视形象

所以综合来看,清朝在黄海战役中能够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北洋舰队的当时显现出来的战斗力是实实在在地要比日本舰队落后的,不管是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处于被动状态。

可是北洋舰队的输,不是全输在当时清朝国力不足,而是政治和思想文化以及最直观的清朝领导者等等的落后,使得战争胜利的天平逐渐向日本倾斜,当时的慈禧太后,还挪用几千万两北洋舰队的军费用以自身60岁大寿的庆祝,以至于甲午海战,黄海之战,偌大的北洋舰队无弹药可用,任人宰割,这场战争输得着实遗憾。

落后要挨打,清朝的自大轻视日本对自己的威胁,也是甲午战争惨败的重要原因,历史教育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我们不欺负别人,不代表别人不会打你。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华夏民族是击败不了的,即使是甲午战争后的八国联军侵华,也被义和团的反抗打得他们心惊肉跳,自觉永远无法征服这个民族。华夏民族永远不会缺乏爱国仁人志士,惟愿华夏永远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