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有没有赢的可能性?6个角度告诉你:北洋水师究竟败在哪

2020-10-30 01:37:40 作者: 甲午战争有没

文/尖刀客

初步了解过甲午战争的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清朝政府惨败,北洋舰队覆灭,因此旧中国在远东的地位也遭遇了毁灭性打击。之后,日本侵占我国宝岛台湾,还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更为后面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自甲午战争以来日军对华夏种种恶行罄竹难书。

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开始,日本突袭清朝运兵船,从而拉起了甲午战争的序幕,同年,8月1日,中日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从1894年7月25日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的签订,这场战争虽然持续了长达九个月时间,但实际上,最为关键的黄海海战,从开始到结束仅仅是五个小时,此战战败后,也标致着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破产,清朝战败已成定局。

那么,一场仅仅是持续五个小时,为何便定了两国战局的结局?难道,两国的水师舰队真的就实力悬殊,清军犹如螳臂挡车,毫无胜利的可能?

其实,北洋舰队的实力本应不可小觑。洋务运动后期,清朝极为重视水师建设,前后动用数百万两白银,先后从外国订造当时在世界前列的军舰,当时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即使以美国当时对世界海军的排名,中国海军也能排在第九,领先于日本。

然而,对比日本,我们会发现纸面上的排名并不能完全展现两个国家的实力差距。

首先,是两国在近代海军的筹备上体现出了差别。清朝从1875年筹备建设北洋水师,这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也是清朝第一次重视起了海防。不过,北洋水师的筹备时间较长,直到1888年才正式成军,期间主要是购买新船和以西洋人的方式训练新军。

而日军要比旧中国要早一些,并很早就定下了征服朝鲜半岛、台湾岛、辽东半岛,最后攻占中国、称霸亚洲的战略方针。再从历史上追根溯源,日本因为是一个岛国,一直重视海军的建设,在明朝时,当时称为倭寇的日本人便屡次凭借自己优势的海军重侵犯中国,只是最后失败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让海军不断落后于世界,不仅是装备上,还有兵员等等。

但真正拉开晚清和日本差距的,是两国在海军建设上的态度,导致了北洋军舰的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总吨位都要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总吨位几乎只有日军的二分之一。

在众多的工程量中,仅仅是兵员占据优势,这主要是日军不断更新装备,艰苦备战。据历史记载,清朝官员在1893年还专门乘坐了从洋人手中购入的军舰,到日本"耀武扬威",但仅仅一年后,北洋军舰便全军覆灭,坐实讽刺。

当时的清朝虽然被西方列强打压,但是依然没有将日本放在眼里,沉寂在东方巨人的理想之中,对日本缺乏警惕,对军备建设松懈。在初步建设完成后,北洋舰队少有扩充军备,而日本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整军备战,目的明确,几乎也可以说是穷兵黩武。

北洋军舰在主力上,其实并没有输日本太多,并且有两艘排水量接近8000吨的铁甲舰,当时是处在世界先进水平的,主炮口径也具有极强的威力,日军并没有这样先进的军舰。

但是,北洋舰队的炮弹射速是每分钟1发,而日本则是每分钟8~10发。两者的区别明显,北洋舰队的武器整整落后日本数年之久。我们可以很明显得看出,北洋军舰的主炮数远远比不上日军舰队的水平。这主要也是北洋舰队不够重视军舰的实战能力,导致火力配备明显不足,在战争十分吃亏,而日本则充分利用这一点,他们没有钱配备很好的军舰,但在火炮上下足了功夫。

在黄海海战中,火炮量不足还不足以致命,可是据史料记载,当时还严重缺乏弹药,有八艘军舰仅仅只有三枚炮弹,可以说基本上是毫无反抗之力,而且北洋舰队用的炮弹还有很多是落后的铁甲弹,仅仅只有物理的破坏作用,而没有那现代燃烧弹的化学爆炸的威力。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