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起义不断,对此康熙帝想了一个办法,世人对其称赞不已

2020-10-30 12:06:58 作者: 明朝灭亡后起

普通人眼中的皇宫是怎样的,想必,至少也得是“白玉为堂,金作马”!如若不然,那怎么能匹配皇帝“富有天下”的身份呢?可事实,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吗?在我看来,恐怕并不尽然。当然,在此并不否认历史上有的王朝确实穷奢极欲,可他们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不过是落得个丢了天下又丢了性命的悲惨结局罢了。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了历史上许多王朝血淋淋的教训,到了清王朝的时候,皇室成员便不再一味以享乐为主。相反,他们学会了所谓的“节俭”,也学会了在某种程度上为天下苍生考虑。

而且,从我国古代历史来看,也并不是每一个朝代的皇帝,都能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肆意挥霍国家财产。大概也只有在夏商那个“家天下”的时代,君主才会把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肆意挥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烈。渐渐地,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不再允许帝王将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私产随意处置。相反,帝王要支配国家财产时,必须取得一定数量朝臣的支持。

如若不然,这些帝王则很难任意挪动属于朝廷的任何一笔财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皇帝一下子就从富有四海的超级土豪沦落到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虽然,国库里的钱他不能轻易挪动,但是,他却有自己的私库。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这大概就属于皇帝的个人小金库。作为一国之君,想必其小金库里的金银财宝数目还是相当可观的。毕竟,一个国家,就算是再穷也穷不到皇帝的身上。

说了这么多,好像有点偏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清朝的皇帝都是怎样花钱的?看看他们是不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众所周知,满清王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多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遭到本土民族的强烈抵制。清朝建立伊始,同样遭遇了这样的尴尬,清军入关之后,民众对其抵制情绪一度十分激烈。在这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之下,各种反清武装组织更是层出不穷。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康熙皇帝统治中期,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那么,康熙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相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后,渐渐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想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单单靠武力镇压是做不到的,只有用德行和智慧教化民众,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开始广纳贤才,将天下有影响力的文人,全都招纳到朝堂之上为自己效力。

除此之外,他还开始大力推行攻心为上的政治策略。

所以,他开始有意无意的向那些明朝的降臣降将,以及朝中的文武百官,展现大清王朝的政治清明。让其无意识的和明朝的腐败统治进行对比,从而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

他的这一政策显然是成功的,但是,要消除人们长期以来的抵制情绪,单单做这些还不够。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以德服人。想要以德服人,自己当然要做出表率。于是,他私底下授意负责内宫采买的官员,将皇宫中每年的花费列出详细的消费清单,并将其发给王公大臣传阅。

列出自己的消费清单之后还不算完,他又命人将曾经明朝统治时期建造的各种亭台楼阁,以及宫殿庙宇等名字及其耗银几何纷纷列出。此外,他还列出了这些宫殿中配备的宫女、仆妇人数,以及每个宫人每年的工资水平。他将这两份花费细目表都发到了王公大臣的手中,让其一一进行比对。

大臣们看过之后,纷纷被明王朝每年数目巨大的宫廷开支吓了一跳。从这份表中大臣们发现:明王朝统治时期,共建造宫殿庙宇780多座。单从木料而言,他们选用的基本都是上等楠木。所用的砖头也是御用砖窑中烧制的贡砖,这样的木材和砖头必须经过水路运到皇城,单运费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