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为何不效仿朱棣“天子守国门”

2020-10-30 16:56:52 作者: 1860年英

咸丰七年(1857年),英国的军队攻占了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到了天津,攻克了大沽口,英法联军和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到了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联军再一次到了天津,要求换约。双方意见不同,打了起来,清朝这次获得了小的胜利。咸丰皇帝盲目的自大,就把《天津条约》撕了,英法联军重振旗鼓,又一次来到天津,攻占天津,咸丰就派大臣去谈判。咸丰内心也是非常矛盾,是战是和,由于不定。

圆明园遗址

咸丰10年(1860年),英法联军从天津,沿着运河往北京打,打到通州,咸丰再一次派大臣去谈判。这次谈判失败,几个大臣诱擒了英国使者巴夏礼,整个事态就变得非常严重,英法联军直接打到北京城外的八里桥,这个时候的咸丰皇帝,彻底慌了,他暗示大臣,给他上奏章,让他去避暑山庄打猎,咸丰皇帝就带着老婆孩子,逃到了避暑山庄。把北京的烂摊子留给了恭亲王奕訢,最后谈判的结果,割地、赔款、赔偿英法联军军费白银1600万两。

避暑山庄

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初三,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火烧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大火三天不灭。英法联军进了北京以后,老百姓遭受涂炭,然而这个时候的咸丰皇帝,只是一味地逃避责任。没有尽到一个皇帝,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咸丰皇帝为何不效仿朱棣皇帝“天子守国门”呢?

朱棣

朱棣登基以后从南京迁都北京,因为明朝刚刚建立,北疆地区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元朝的残余势力不断的骚扰边境,为了保证北疆和关外稳定,防止国家分裂,朱棣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到了崇祯皇帝,李自成起义军打到北京以后,有人劝他逃跑,他不逃跑,而崇祯皇帝煤山自缢而死,朱棣和崇祯两代帝王告诉我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要忠于国家社稷。

崇祯皇帝

而咸丰皇帝却没有守国门,带着自己的家眷,唱戏的戏班,逃到热河,还是以“狩猎”的名义,咸丰皇帝也没有下令,让清朝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以后,咸丰皇帝继续贪恋美色,依然在承德听戏,咸丰让戏班上午唱,下午唱,冷了便在屋里继续唱。面对着内忧外患,咸丰皇帝束手无策,整天的饮酒,喝酒成了咸丰皇帝解决心理压力的方法。更可恨的是,咸丰更吸食鸦片,他更把鸦片当作延年益寿的寿膏,经常食用。

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作为一个皇帝是不称职的,大敌当前,自己竟然先跑了,完全不顾自己的臣民,他没有效仿朱棣的“天子守国门”,和他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清朝学者钱咏在《履园丛话》中记载“古英雄不得志,辄以醇酒妇人为结局者,不一其人。”对于形容咸丰来说,非常的贴切。

圆明园遗址

咸丰皇帝面对英法联军的入侵,压的他喘不过气来,年轻的咸丰皇帝苦闷、迷茫、再加上积劳成疾,公元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31岁病逝在避暑山庄,这个时候的清王朝已经是满目疮痍,从内忧外患走向穷途末路,后来清政府又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更加速了国家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