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讲“慈不带兵,义不养财”,下半句更精髓,若能读懂受益终身

2020-10-20 12:08:03 作者: 俗语讲“慈不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老子所说的一句经典名言,至今仍然很受用。意思就是福和祸相互依存,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一些坏事可能会引发好的结果,也有的好事可能会出现坏的结论。这就像成语故事“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同样人性也具有两面性。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就是通过人的性格弱点,说出工作方面的不足之处。试想一下,心地特别善良的人,如何能看得惯战场上的血肉横飞;特别讲义气的人,如何能不在意朋友的损失。其实这句话还有更经典的后半句,字字都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一、“慈不带兵”寓意深刻

“慈不带兵”虽然简单却极其精准,意思就是心慈手软的人,不适合带兵打仗,因为战争本身就非常残酷。有的年轻人向往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手持利刃秒夺对方首级,听起来多么潇洒快意。但是真正走上战场面对,鲜活的生命在眼前倒下,要有强于普通人几百倍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战场上不丢性命。

领兵打仗的将领如果是妇人之仁,做事情心慈手软,总是希望对方能够“改邪归正”,这种心理严重影响到军队士气,甚至会导致全军覆没。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事业发展方向也不同,慈爱的性格虽然可贵,但却不适合带兵打仗。

二、“义不养财”是人生经典

“义不养财”也具有深刻意义,古往今来人们对商人的印象并不好,大多数商人都把“钱”放在第一位。“无奸不商”、“耍奸取巧;“囤货居奇”、“老奸巨猾”等词语,都精确地形容出了商人的为人处事风格。

商人重“利”而不重“义”,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义”字当头,虽然是非常可贵的人品,但是这个性格特点的人不适合经商。因为在经商这条路上,把别人的损失看得太重,往往自己就没有什么利益了。那些比较重“义”的商人,可能会在商界留下很好的口碑,但却很少能赚到大钱。

“慈不带兵、义不养财”是比较经典的俗语,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后半句话,其实后半句更为经典,将人生的大道理蕴藏其中,并在不同的人生路上,不断地为人们指点迷津。后半句话就是“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

三、“善不为官”道出为官之道

古代官场都十分黑暗,想要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头脑和手段。一味的善良和心软,最后只能让自己在岗位上“殉职”。“善不为官”写出了自古以来的官场生涯,想要当一个好官,也要有自己的底线和为人原则,不能让人觉得自己好欺负,避免不停地背黑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点睛之笔。意思就是天下安定统治阶级,就要大兴土木而且要大力敛财,所以受苦的就是老百姓;在国家灭亡之际老百姓仍然不可避免的受战争的侵害。这首词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张养浩作为一个一心为民的清官,最后累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四、“情不立事”道出成长历程

古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意思就是一个人得到成仙之后,连家里的鸡和狗都会跟着升天,写的就是裙带关系的严重性。如果一个人不学无术、品行拙劣,靠着其他人的关系来发展事业,即使有一官半职最终也难成大事。

“情不立事”是指靠着私人感情来发展事业,最终会导致一事无成、一败涂地。每个人都有很多或近或远的亲戚,比如叔叔、婶婶、表兄、表嫂、姨夫、舅妈等等,如果把亲情作为处理事情的标准,那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失衡,所以“亲兄弟明算账”的确富有哲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