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前人的基础上灭掉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在他的幻想下,秦朝可以一世世传承下去,直到万世。可他做梦也想不到,秦朝却在他的儿子手上断送掉。那么秦朝这座高楼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轰然倒塌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之前我们说过秦国强大的基础在于秦法,也就是商鞅所定制的法律。在战国时期这样的法律使得秦国快速发展起来,但是这样的法律并不一定适用于和平时期。
首先,秦法严厉,对待有战功的人会有奖励,对待在耕种方面表现突出的也有奖励。与重奖相对应的就是重罚,秦法实行连坐制度: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 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了赋税收入。虽然有好处,利于国力的补充,但老百姓的赋税还是很重的,惩罚也特别严厉。
掀起反秦浪潮的陈胜吴广起义,也是因为秦法的严苛。陈胜吴广等九百余人是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的,可是路上下大雨,延误了行程。按照秦律就算到了也是要斩首的,到了这个地步左右都是要死,还不如拼一把。就这样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打响了反秦的“第一枪”。在他们两个的号召下,各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可见当时天下百姓所受秦律之苦有多重。
除了秦律的严苛之外,政策上的失误也非常重要。人们一般多强调秦王朝成就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事业,如定疆域、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等,而往往忽视事情的另一方面,即秦王朝的行政制度总的来说是以秦人对关东地区的征服、压迫和奴役为前提的。可以说在秦帝国最初的基石上,就已经伸发出不利于统一的深深裂痕。
秦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范关东地区的反抗力量。平毁城郭,拆除堡垒,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加以销毁。秦始皇四次出巡山东,封禅泰山,求鼎泗水,刻石纪功,宣扬皇帝的权威。其出巡目的,如秦二世所说,即巡行郡县,宣示强权,威服海内,臣畜天下。
秦始皇曾经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于咸阳,以削弱关东地区的经济力量,又曾经往琅邪移民三万户。又在北方经营“新秦”,迁徙罪人充实之。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史书中还有“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的记载。据《汉书·地理志下》说,徙处南阳的移民,不得不脱离农耕生产,改事“商贾渔猎”可见这种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必然使关东地区原有的农业、手工业经济遭受破坏。迁徙者往往只得到“复”,即免除一定时间劳役的有限代价。经过对土地和其他不动产掠夺式的再分配过程,关东豪富的经济实力大受削弱。他们经济上受到政府的盘剥和扼制,政治上的反秦立场自然日益坚定。
此外,秦王朝大量任用军人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也使得其行政风格不能不具有军事化的色彩。秦统一后,关东地区行政人员的成分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地方官可能是军出身。军人主持地方行政,致使战争的惯性作用于日常管理与民间生活,形成了严酷的社会压迫。这也是秦代暴政形成的重要原因。
还有就是秦人打心底是看不起六国人的,觉得自己是胜利者,高高在上。这样的后果只能是加剧人民之间的矛盾。老百姓得不到利益,经济发展还比不上战国时期各国分治时期,可各种徭役赋税却翻了几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个领头者,是很容易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反秦队伍的。
可秦国为什么要征收这么重的赋税徭役呢?这得说一下秦始皇时期的四个“超级工程”。首先是秦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旧有的长城连在一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总长度长达万里,所以又被成为“万里长城”。